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淡风轻话笔墨——2023年诗文小结

(2023-12-24 21:05:15)
标签:

总结

         云淡风轻话笔墨

        ——2023年诗文小结

 

也许是老了,看透了,看淡了,不想说话了。到了年底该交诗文小结时,却一直懒着不想动笔。是啊,有什么好写的?年年不是都这样过,年年不都是这样写吗?为了说服自己,鼓励自己,于是掰着指头数了一下今年的创作业绩:诗128篇,文8篇,图片发表8组。唉,竟然比去年还多写了些,于是不好意思地又逼着自己拿起笔给今年的诗文写上了几句。

说实在自己对今年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太满意,虽然在现代诗的写法上有所探索,有所渐进,但还未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我知道这对于任何作家都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可不甘平庸的心,一直让我为此心心念念。

从专业上讲,诗歌在形式上的突破是以百年千年来计算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用了一千多年,从唐诗宋词到现代的诗歌又用了一千多年。虽然我国当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以小跑快走的速度有所突进,但总的来说还是未突破“五.四”运动以来现代诗歌形成的藩篱。在内容上,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古代诗歌(旧体诗)在内容上大都表现的是山河风光、家国情怀、离情别绪、壮志不达等。只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代诗歌才告别唐诗宋词幽情壮彩的唯美图景,将现实广阔的生活蓝图引入诗歌的创作中,使现代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有了烟火气,市井气,叙述的内容更加广泛而深入。

作为一个业余诗歌创作者,我和其他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一样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在诗歌的创作上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哪怕是在内容和语言上有所创新也行。但由于我生在工厂和城市,长在工厂和城市,没有受到方言的熏染,标准同质的普通话使语言失去了个性,这给诗歌个性化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地的方言在语言表达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些或许可以给诗歌的语言创作带来启发和借鉴,可惜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要想在诗歌的创作上有所建树和创新,只有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上寻找突破点,这也是当代诗人共同选择的方向。当然,诗歌创作的深度和高度,最终决定于自己的思想认知和情怀审美。为此提高思想认知和文学修养是诗文创作的必修课。

写作中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失去自我,又找不到自我的尴尬境地。我一方在诗文创作中面极力摆脱以前传统写作手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拓展内容。在诗歌风格上,我有意淡化创作中的修饰痕迹,用更自然,更朴实,更云淡风轻的语言来打磨润色诗歌,抒发情怀。在诗歌内容上,我牢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只有紧贴自己的生活,才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为此,在诗歌创作中,我注意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用平常而又不平常的生活来透析生活,感悟内在的意义。

春去秋来,寒暑更迭,如果说这些年在创作上有什么收获,我只能说完善编辑了一部诗文集《风吹过的地方》和一部诗集《新疆行系列组诗》,前者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已经零散发表过,后者在《中国诗歌网》个人网页上已经发布。为了让读者能完整地看到这些文集,我将陆续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发表《风吹过的地方》。

对于未来,我不敢抱太多的幻想。顺其自然吧!毕竟诗文是为生活而存在的。只要好好的生活,认真地生活,真诚地对待每一天,感受每一天,就不枉虚度自己的年华。

 

   ——哈哈(旷野的风)2023年12月22日一稿,23日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