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吹过的地方

(2023-05-07 19:57:55)
标签:

散文

          风吹过的地方

 

 六七十年来,卡子湾这块不大的湾地,一次次被各种各样的风吹拂过,这风就像烧红滚烫的铁水,又像搅拌粘稠的水泥泥浆,它们把卡子湾的每个角落,每块洼地,每个缝隙(沟壑)都浇铸(筑)的满满当当。翻出的铸(筑)件棱角分明,体态光滑,很少有缺胳膊少腿走样的。唉,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地方,时代从没有遗漏它,忘记它。它把一个个不同时代铸(筑)造出来,堆放在杂草丛生的场地上,像一个纪念碑似的向人们述说着它平凡而充盈的历史。

 这些铸(筑)件,虽然浇铸(筑)的密实,但由于材料来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难免有气泡和杂质。正是这些气泡和杂质,让这不同时代的铸(筑)件,有了别样的故事,别样的思考,别样的风貌。

 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干部、医生、......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在重复同样一种劳动,生产同样一种产品。他们的人生也像生产出的一块砖,一片瓦,一袋水泥,一个钢锭,一瓶氧气一样普通,毫无特色。正是这种平凡重复的劳动,堆积出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和乡村。而他们也像老去的房屋一样,被时代不断地拆解重构。

 在这里,有爱情,有悲伤,有痛苦,有坎坷,有磨难,有希望,也有失望......人世间的所有的苦与乐,像戈壁滩的芨芨草一样在这里生长。只是它们像一块砖,一片瓦,一袋水泥,一个钢锭一样,被平凡给淹没了。这苦与乐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体会得到,也只有他们把这苦与乐津津乐道地当成一种饭后的消遣,每天像看电视剧一样,不断地在聊谝的回忆中咀嚼它,品味它,升华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卡子湾还是像以前那样,默默无名。

我出生在这,生长在这。它像一棵百年的榆树,伴随我经历过春夏秋冬。现在它枝条上的叶子已经飘落的所剩无几,人们只有在公交站的站名中才能寻找到它的踪迹。

如果有人问我:卡子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我只能告诉他:它是个风吹过的地方。

这也许就是我写它,记录它,怀念它的理由吧!

 

——哈哈(旷野的风)2023年5月7日下午书。 

   附注:年轻时,刚当分厂宣传干事,分厂厂长见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张,你工作之余能否把咱们分厂的厂志写一下?”我当时楞了一下,没有吭声。我知道写厂志非我一个宣传干事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史志办的专干才能完成,且调查收集资料时间漫长。分厂建厂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没有一个人为它写部厂志,这也许是这位厂长的一个心愿吧!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卡子湾水泥厂、二钢早已拆迁和倒闭,事后我想:“即使厂志写出来,放在档案室里有几个人能看见?厂子倒闭了这些资料又会被处理到何处去?何不用另外一种形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把这片地方的山水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活生生地描写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今夕变化。”这种想法在十年前我开博客后就不自觉地在博文中表现了出来(稀稀拉拉写了十来篇/首这方面的文章和诗歌),只是当时我没有专注于此事。去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卡子湾水泥厂和二钢厂房的拆迁,我才有了以个人生活的视角,把这段历史和生活记录下的愿望和打算。可惜只写了六七篇/首,因身体原因又辍笔了。今年开春,身体有所恢复,我再次拿起笔把没写完的部分续写下去,并把以前写的和现在写的关于卡子湾这片区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散文和诗歌集成文集,名曰《风吹过的地方》(所写诗文只有部分在自媒体上发表),此篇也算是给部文集写的开篇序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