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连静水深流--闫平非洲舞狮文化 |
分类: 大连百态 |
一会儿如猛虎上下跳跃,一会儿如仙鹤直冲云端,一会儿如蛟龙潜入海底……23日,大连金普新区文化馆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摘下狮头,原来竟然是来自非洲的黑黑的面孔。


当天,7名来自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的舞狮培训班学员,向辽宁省文化厅等部门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汇报演出,博得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
大连金普新区文化馆馆长魏春晖告诉记者,8月16日,“2016中非文化聚焦·舞狮培训班”的10名非洲学员从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来到大连金普新区,参加为期5周的专业舞狮培训,学员中有教师、公务员、退役的运动员等,除一人外,均是第一次到访中国。金普新区文化馆特意聘请金州狮子舞第五代传承人李明旭培训这些来自非洲的舞狮学员,至今已近40天。
李明旭说,加上去年的10名舞狮培训班学员,这已是他招收的第二批“洋徒弟”了。

























“我担任的是舞狮尾的角色,”来自津巴布韦、30岁的莱纳德说,“要托举舞狮头的人,需要很大的力量,一开始很困难,总也托举不好。后来,师傅告诉我,托举不仅要靠力量,还要有技巧,使我有了很大的提升,渐渐地我也可以流畅地完成下来。”
他还用中文大声地告诉记者:“我喜欢中国舞狮!”
“非洲有许多狮子,但接触舞狮还是头一次。”尼日利亚体育局外联处副处长安达木表示,由于比较胖,不能亲自参与舞狮,但他做了大量笔记、拍摄了大量视频,回去以后,要与尼日利亚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国舞狮推广到更多的学校。
中国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偏重写实,造型酷似真狮,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来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南狮偏重写意,狮子头造型威猛、华丽,其动作很多,且更加拟人化。金州狮子舞传承的是北狮一脉。如今,金州狮子舞已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5岁的李明旭跟随父亲学习并从事舞狮这项工作已经20多年,他说,舞狮训练非常艰苦,一只北狮的行头由玻璃钢和牦牛毛制成,重量接近20公斤,想做狮子站立的动作,舞狮头者需要站在舞狮尾者肩膀上,这就相当于近100公斤的重量压在人身上。专业队员要经过几年刻苦训练,才能达到站腿、站肩都像是用胶粘上一样牢固。
由于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训练过程中常有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他说,学员们一天训练8个多小时,分别是早晨5时30分-8时、下午14时-17时30分、晚上6时-8时。这些非洲学员训练非常努力,早出晚归,从不偷懒。
一个多月时间,这些非洲学员已经初步掌握了舞狮的要领,模倣狮子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来像模像样。李明旭觉得,金州狮子舞能够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他感到很欣慰。
参加本次培训的非洲学员,除了学习舞狮基本功、套路之外,同时还学习了基础汉语、书法、烙画、剪纸等文化课,多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太神奇了,用烙铁还可以作画,我很喜欢烙画。”莱纳德说。
据了解,“2016中非文化聚焦”是列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的中非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内容。此次“2016中非文化聚焦·舞狮培训班”是由文化部外联局、辽宁省文化厅委托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金普新区社会事业局和金普新区文化馆共同承办。(完)


当天,7名来自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的舞狮培训班学员,向辽宁省文化厅等部门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汇报演出,博得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
大连金普新区文化馆馆长魏春晖告诉记者,8月16日,“2016中非文化聚焦·舞狮培训班”的10名非洲学员从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来到大连金普新区,参加为期5周的专业舞狮培训,学员中有教师、公务员、退役的运动员等,除一人外,均是第一次到访中国。金普新区文化馆特意聘请金州狮子舞第五代传承人李明旭培训这些来自非洲的舞狮学员,至今已近40天。
李明旭说,加上去年的10名舞狮培训班学员,这已是他招收的第二批“洋徒弟”了。

























“我担任的是舞狮尾的角色,”来自津巴布韦、30岁的莱纳德说,“要托举舞狮头的人,需要很大的力量,一开始很困难,总也托举不好。后来,师傅告诉我,托举不仅要靠力量,还要有技巧,使我有了很大的提升,渐渐地我也可以流畅地完成下来。”
他还用中文大声地告诉记者:“我喜欢中国舞狮!”
“非洲有许多狮子,但接触舞狮还是头一次。”尼日利亚体育局外联处副处长安达木表示,由于比较胖,不能亲自参与舞狮,但他做了大量笔记、拍摄了大量视频,回去以后,要与尼日利亚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国舞狮推广到更多的学校。
中国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偏重写实,造型酷似真狮,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来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南狮偏重写意,狮子头造型威猛、华丽,其动作很多,且更加拟人化。金州狮子舞传承的是北狮一脉。如今,金州狮子舞已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5岁的李明旭跟随父亲学习并从事舞狮这项工作已经20多年,他说,舞狮训练非常艰苦,一只北狮的行头由玻璃钢和牦牛毛制成,重量接近20公斤,想做狮子站立的动作,舞狮头者需要站在舞狮尾者肩膀上,这就相当于近100公斤的重量压在人身上。专业队员要经过几年刻苦训练,才能达到站腿、站肩都像是用胶粘上一样牢固。
由于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训练过程中常有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他说,学员们一天训练8个多小时,分别是早晨5时30分-8时、下午14时-17时30分、晚上6时-8时。这些非洲学员训练非常努力,早出晚归,从不偷懒。
一个多月时间,这些非洲学员已经初步掌握了舞狮的要领,模倣狮子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来像模像样。李明旭觉得,金州狮子舞能够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他感到很欣慰。
参加本次培训的非洲学员,除了学习舞狮基本功、套路之外,同时还学习了基础汉语、书法、烙画、剪纸等文化课,多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太神奇了,用烙铁还可以作画,我很喜欢烙画。”莱纳德说。
据了解,“2016中非文化聚焦”是列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的中非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内容。此次“2016中非文化聚焦·舞狮培训班”是由文化部外联局、辽宁省文化厅委托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金普新区社会事业局和金普新区文化馆共同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