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冰不应是航班延误的借口
(2011-02-11 16:20:12)
标签:
静水深流--闫平首都机场航班延误除冰杂谈 |
分类: 时事杂谈 |
真是没有想到,本人关于“北京首都机场因一场小雪导致25个出港航班延误”的一句评论,竟然引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新浪网航空频道等部分民航界人士的集体围攻,好在神马都是浮云,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然而,尽管首都机场报表示意见已经收到,态度也十分友好,但众多民航界人士的这次集体围攻却暴露出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是集体抵触,甚至恶语相向。在这次集体围攻中,民航界人士的解释是,因为飞机除冰(清除飞机上的冰雪)导致了航班的延误。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有媒体称,截至到2月10日上午8点首都机场一共延误的航班是50架次。
如果按此推算,到早晨8点,3个小时可以为180架次除冰,平摊到每辆除冰车不到3架次。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到早晨8点,只有26个航班起飞。
本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班查询系统(http://www.bcia.com.cn/business/flightInfo.jspx?flightType=2)上了解到,2月10日从零点至早8点,共有130多个国内航班离港,其中一个航班取消,飞往武汉、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的MU2465航班还算正点,其余航班中,绝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误,延误1小时以上的大约占75%。飞往包头、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CA1141航班,计划离港7时15分,实际起飞时间为12时43分;飞往长治、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CZ6699航班,计划离港7时10分,实际起飞时间为12时55分;飞往伊宁、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的JD233航班,计划离港5时50分,实际起飞时间为15时41分。
另外,2月10日从零点至早8点,共有20个国际航班离港。其中5个航班取消,其余均出现延误。
从飞行安全上考虑,除冰当然是必要的,引起一些航班的延误也属正常。然而,一场小雪就导致大量航班延误,除冰绝不应当成为航班延误的借口。何况当天北京气温是零下3度到3度,不可能除完冰马上又结冰。说到底,还是暴露出机场应急反应能力的不足。
实际上,因为下雪而导致大量航班延误的情况曾经多次出现。2006年2月7日,首都机场近300航班因大雪延误。2006年7月13日,民航局专门召开了《首都机场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工作会议。2006年7月21日,民航局即出台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尽管如此,2006年12月30日.,首都机场因大雪造成104架次航班延误。2007年3月4日,首都机场200多航班因大雪延误。2008年1月28日,首都机场因大雪三成航班延误。2009年11月1日,北京大雪引致首都国际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机场协调保障系统瞬间陷入混乱状态,《特殊天气保障预案》、《航空器定点除冰雪预案》、《航站楼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再度一一失灵,旅客被滞留机场长达12小时仍然无法起行,给中外旅客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和财产损失(引自《大雪拷问民航应急措施和设施》一文)。2010年12月15日,一场并不算大的降雪,竟导致深圳航空的一个航班前后延误26小时之久,20多名旅客在没有暖气、没有热水的机舱里熬过漫漫冬夜,滞留20多小时却无人顾及,2名旅客发生晕厥、呕吐(新华网上海2010年12月18日专电)。
2009年11月,航空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航空案第一律师张起淮先生专门就11月1日首都国际机场因降雪引发大面积航班延误等问题,向交通部部长和民航局局长发了公开函《大雪拷问民航应急措施和设施》,建议函在详细陈述首都机场因降雪导致航班延误所引发诸多事件基础上,指出并分析了此次应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231898)。
应当看到,一年零三个月过去了,首都国际机场因降雪引发大面积航班延误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除冰仍然成为航班延误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