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习拼音的几点问题(转)
(2010-10-21 00:36:5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小豆包培养——一年级 |
汉语拼音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时间最长的内容,是他们识字的一块“敲门砖”,阅读的一把“金钥匙”。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读声调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调值不到位,如上声的特点是音高最低,音长最长,而有些学生却读得音长较短,读成比较高的调子。
2.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导致读不到位、不准确。
3.学生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4.部分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有困难,如yuan、yue、yun、ye等当作一般音节来拼读。
5.学习j、q、x与u相拼省写u上两点的拼音规则后,学生干脆把n、l与u相拼也省去u上两点。
6.拼读韵母是ian的音节有困难,相拼时往往把介音去掉,直接与an拼,如l──i──an,学生错误地拼成lan。
7.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业”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1)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一年级新生要在约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既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拼读又要一定的速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发音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名词术语比较深奥,对于初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实在难以理解。而有些发音部位又不易观察到,造成发音不准确。
(3)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给学生分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仅因半圆位置不同而导致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本音之间又没有本质联系,给学生识记造成一些困难。
(4)为什么把yuan、yue、yun、ye等16个音节称为“整体认读音节”?这样编排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和深奥,令他们难以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了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