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之国欢镇风物

(2015-09-04 16:54:12)
标签:

佛学

涵江文物古迹

旅游

分类: 清新莆田文保

NO·1  黄巷历史古文化村

(1) 黄冈祠

简介:位于黄霞村福塘山,是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的祠堂。始建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 1991年仿古重修,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二进,单檐硬山顶抬梁结构,前为过厅,中为天井,后为正厅。

门楼是四柱三楼的花岗岩阁楼式,黄色琉璃瓦顶。进门楼是一个大埕,竖立一对望柱,埕前有一口古井,井口直径1米,圆形石头井口圈,井圈上刻:“比丘太渊为先师叔舍辛酉岁题“。井圈上复盖井盖,井旁立一石质井碑,刻有:“黄冈祠坐亥向已兼乾巽,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鼎建,涅 大师手定形势,黄井于石刻字,犹存祠记焉。”埕内列唐代石狮一对,石虎一只以及明代石马、石羊等古雕。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来的历代碑碣及墓志铭,如黄岸墓碑、黄昌岌墓碑(楷体书:“江夏五大夫墓”)、黄璞墓碑(楷书,竖书:“唐校书郎雾居黄公墓”9字,碑高0.97米,宽0.39米)、谕祭黄巩墓碑(明嘉靖四年(1525)立,楷书,高1.60米,宽0.68米,共139字。上有双龙碑额,底有碑座)、黄师宪墓碑(明黄巩书,楷书,53字,碑高1.03米,宽0.47米)、梅翁山碣,以及明周瑛撰写的“读书林”(楷体横书,落款“翠渠”行书。石额长0.85米,高0.31米)碑; “通礼”碑,篆文,上下款楷书,上款:“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下款:“兵部郎中巩立“。石额长0.70米,高0.30米; “大理家庙”碑,行书横写,上款:“嘉靖八年(1529)秋九月吉日立“,下款:“广东道监察御史詹宽书”。石额宽0.93米,高0.26米。门厅与正厅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宽大,正厅又是敞口厅。祠内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联丰富。正厅的神龛上,悬挂着自唐至明黄氏列祖列代中功成名就的历史人物画像。有入莆始祖黄岸、“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儒学名家黄璞、宰辅黄镛、状元黄公度、方志学家黄仲昭、良臣黄巩等。几案上还有两座髹金座像,是唐代高僧妙应祖师和本寂禅师。祠中存自唐以来历代石刻, 《唐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祠堂记》碑,南宋庆元二年(1196)立。朱熹书、楷书,碑高0.40米,宽0.88米,详细记述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祠堂修建情况。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黄岸墓

简介:墓地占地七亩,有三重墓埕,凤形墓丘,依唐制,墓碑立在墓丘之后,上刻楷书,横书:“入莆始祖”,竖书:“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21字,碑高140米,宽045米。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3)黄璞故居

简介:位于黄霞村。原为唐代名儒黄璞的住宅,后建为黄璞祠,面阔5间,进深3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单檐硬山造,抬梁结构。始建于唐代,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

祠前“五斤砖”铺就的埕头,踏上青石台阶,大门前的一对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上书“一门五学士、三代四傅师”,大门两旁有一对明代抱石,上刻有雕工精巧的“猊貅”图案。两边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踏进故居,只见故居上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各具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厅堂里存放的钟鼎礼器,代表黄家人遵循儒学仕途的人生理想。在左、右横跨古驿道边,有两道牌坊。黄璞著有《雾居子集》和《闽川名士传》,《闽川名士传序》搜集自唐中宗(705年)以后福建名人54人事迹写成本书,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人物志。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NO·2国欢寺

简介:位于塘西村,始建于唐中和元年(881)唐妙应禅师和本寂(曹洞宗理论的创始人)禅师兄弟于出家后,舍其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朝廷赐匾。适闽王王审知长孙王昶出生,因赐匾“国欢寺”,寓王孙出世、举国同欢之意。明万历四十年(1612),给谏黄起龙命僧如忍等募修佛殿、“藏经阁”,抄来经书一部,藏于藏经阁。清康熙八年(1669),监院赵旻禅师重修。民国7年(1918)被北洋军队烧毁,民国35年(1946)重建。

坐北朝南,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前殿、正殿、后殿、法堂,两侧为厢廊,后殿毗邻对称有偏殿,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一尊石雕妙应大师“伏虎祖师”,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飞檐斗拱,面阔五间,屋檐下有两枚刻有“太平天国”的木制钱币,金柱高大,斗拱叠架,柱础呈八角形,正中供奉着元代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侧案上供奉着超元的佛像。法堂加建的一排排“美人望”(即排倚窗)。看点:清末民初名人楹联字迹,题刻正、草、篆、隶字文并茂。如林森的楹联“水碧山清看重现庄严还是本来面目;虎训莲净出许多神化无非大事因缘”和“山侣悬囊云气息从岩际出;僧来乞火莲花长向竈中开”;邑人江春霖的楹联“赖有金绳重兴梵宇;愧无玉带留镇山门”;张琴的楹联行书“法本无为心愿清净;国名极乐山亦喜欢”。隶书“能发菩提心一念无非清净;同登极乐国众生皆大欢喜”。篆书“是辟支佛后身捨宇不离悟性;为须菩提说法太虚本心矢名”。“欢喜诸天金经蟠贝叶;清出法界火宅现莲花”、“是辟支佛后身舍宅不离悟性;为须菩提说法太虚本即矢名”; 陈唐彬撰嵌字联:“国运方新劫火灰中恢净土;欢心无极莲花石上现如来”;蔡瑄撰题联:“鹿院重新曾间丈六金身已代众生烧火宅;虎牢宛在请看无边佛法能教猛兽悟禅机”;刘通撰题联:“牢空虎亦寻玄旨;池满莲常示净身”等。国欢寺历代高僧、名僧辈出,有唐代的妙应大师、本寂禅师;宋代的宗超;明代的超元东渡日本创“盘圭禅”,是莆田僧人出国弘教的第一人;清代的诗僧明炜,以及近代的性莲禅师等。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NO.3    会庆堂

简介:位于塘头洞庭村,俗称“西湖宫”,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其左邻正觉禅寺,其后为红霄殿。主建筑保持清代风格,为二进歇山顶,九间厢宽,屋顶中脊中置葫芦两边各双重翘角远观如莲花瓣开,四垂脊头各塑一尊神像,寓意“风调雨顺”。临面中间五间外廊相连,两对石雕龙柱一列排开。木板为隔墙,并开五大门,门扇墙体均漆红。廊两侧墙设龛祀使者。两边各二间厢房另开门,左侧一为土地神庙,门上书“益寿园”,再左为生活用房,其前埕角又辟一间为董事禄位。右侧二间护厝均为生活用房。下厅五间宽二间深,以前四后二石柱支撑,厅中置香案供桌,两边各设一帐分别祀林将军、都三元帅,梁上掛“泽沛群生”、“乌台政肃”、“庞帐纪严”及“监雷雨”、“凛风霜”等匾额。下厅后中三间为大天井,两侧廊围墙隔房,并设门与两边护厝相通。上厅五间形制也较独特。以第一列柱为骨干两边木板隔墙置圆窗。窗顶书“松厅”、“柏署”。正殿三间宽,三对石柱支撑。殿后设三帐,中帐祀慈济真君、张公圣君,左帐祀尊主明王,右帐祀天上圣母,殿之左前设帐祀监雷御史。中帐顶掛“高明配天”匾。两侧殿分别设帐祀中军爷。张公签共有36支,每支签由四句诗偈组成,每首诗的首句首字连在一起,是“奉九天帝勅,掌雷部,玉封法主,张公圣君,镇守芹山集英中社,护人物安康,命教下作灵签图”。36支签形成的藏头诗。

堂前埕地以“阔六”红砖铺设,埕周边围墙,东西两侧建辕门,埕前东西两角建双层阁楼,埕中间竖一对高十米的旗杆,两旗杆中前方建露天戏台。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NO.4   洞庭宫

简介:位于洞庭村,始建于明代,现保持明清时混合结构。古宫宇计六间宽,中间五间为正殿,二进三内廊二天井歇山顶构造,其右侧一间为中军府。宫宇前廊石雕四龙柱一列挺拔,三大门隔开设置,石为框,门侧各置一对石座,门两侧置木刻圆窗,廊两侧墙各设一神龛,祀大爷、二爷。中门顶掛“洞庭宫”匾,为陈鹤手迹。边门顶各书“恢龙洞”“振龙坡”,为井心所书。下厅二对石柱支顶,石横梁,中门内摆设公案供桌,上掛“玉灵师相”匾。而后为中廊,左右天井又边廊,各廊均左右泄水,中廊脊顶设小神龛,祀玄天上帝。主殿构建别致,前立四石柱,以边柱为骨干,两边木格隔墙,置圆窗,再后以中间一对石柱围落地护栏,两边一对石柱围墙,两侧各隔半间设神帐,后为宫房,左侧祀“七花夫人”,前祀福德正神,右侧祀释迦佛。而后主殿三间宽,后设三帐,中祀二殿真君,神源自鳌山雁阵宫分灵,左祀尊主明王,右祀田公元帅,殿中还祀司马圣王、齐天大圣、都天元帅等诸神,梁上掛“正曙瑶光”、“护庇昭明”匾。

大门前即为拜亭,四柱双檐翘角,内藻井顶绘八卦,亭前立二尊石雕护卫将军。拜亭之右侧一棵古榕树,树荫下以铁皮建一亭为“鸣炮亭”,亭前埕地,埕之东侧建一列六间双层护厝为奏乐楼。埕前建戏棚中间二列六柱,两侧各二柱支架,屋顶翘角飞檐,琉璃瓦盖面,内顶垂拱藻井,基础临面石雕配套。戏台背面建莲花池,池周边石雕九龙。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NO.5   卢文辉墓

简介:位于黄霞村部西1000米之黄巷自然村。建于明万历丁巳年(160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墓坐东朝西,通面阔7米,通进深12米,占地面积84平方米,有三级墓坪,墓平面呈“风”字形,以三合土构筑。墓丘为龟伏状,宽2.6米,长1.3米。墓后方竖立墓碑“大明性如卢先生”。

卢文辉(1563-1617),字廷征,道号性如,又号子觉子。追随“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潜心研究“三一教”学,著有《夏心集》、《卢子要言》等。被“三一教”门人尊为“夏心尼午统承中一三教嫡传大宗师”,简称“卢子”。

备注:列为涵江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NO.6  玉林宫

简介:位于林柄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嘉庆年间及民国重修,存清代及民国碑刻各一块,为研究古建筑的实物资料。

备注:列为莆田市第三文物保护单位。

 

NO.7  悟原堂

简介:位于黄霞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82-1874),近年修,为研究三一教堂祠的实物资料。

备注:列为涵江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