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撞见腊梅香
(2013-01-30 12:08:14)
标签:
休闲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当年杜甫大诗人在成都草堂,久旱逢甘雨,夜半不眠,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在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去处是锦里。
锦里是政府恢复重建的一条商业街,属于武侯祠的一部分。虽然这里不是纯粹的古迹,但这条街还是有渊源的。锦里志说,在西蜀历史上,它可算是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一条街,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这里体现的是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街上的建筑很有看点,是清末明初的仿古建筑与四川民居的巧妙融合。仿古建筑以红色黑色为主色调,大气凝重;四川民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轻巧和谐。入口处及街道上,到处可见悬挂着的大片的红灯笼。红灯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阖家团圆、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把这街景映衬得喜气洋洋。这里遍布着餐饮小吃、酒楼茶肆、工艺品商店。
全国类似的商业街不鲜见,想要打造得好却不容易。就说工艺品店,现在很多都沦为小商品店,充斥着义务出产的各色小商品。但这里不是,每家小店都有主打的品类,工艺筷子、三国泥塑,如此等等,并不重复。这条街上有家熊猫工艺品店比较有名。虽然价格比较贵,但那纯属正版、带有各种憨态可掬熊猫的工艺品的确令人爱不释手,尤其容易讨女孩子欢心。酒楼酒馆、茶楼茶馆虽多,但都各有特色:有中式唱川剧的,有西式唱摇滚的,依游人的口味,可以各取所需。锦里客栈是颇有些名气的,却并不开门纳客,所以总保留着些神秘。
白天的时候,这条街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挤挤挨挨,那种滋味并不好受。上一次去,不到半小时,我和同事就跑走了。这一次,我们去的时候天已近黄昏。也许是冬天的缘故吧,游人比较少。我们随意地走着看着,真切地感受着这条街的魅力。一个古铜色的老旧铜人像,留长辫子,戴副小眼镜,身着马褂,双手举着一把算盘,典型的民国时期账房先生的摸样。待我们从身边走过,他突然把手放下,扭扭身子,吓我们一跳,原来是真人扮演的。走到小吃街,老远听到梆梆的响声,我们好奇地去看,同去的师傅笑着说,是三大炮啊,你们要不要吃?我们这次就是奔着小吃来的,毫不迟疑地回答要啊要啊!从窗口看进去,厨师面前摆着块长长的面板,面板两端各放置一个盆,中间摆放两个碟子。他从近前的盆里取出一块揉好的团子,一扔扔到第一只碟子里,马上弹到第二个碟子上,接着弹进远端的盆里。梆梆的声音就是这么来的。吃到嘴里,团子原来是江米做的,蘸上糖浆,香甜软糯。吃完三大炮,我们去吃伤心凉粉。凉粉上面浇了大量的调好的红油辣椒,吃起来唏嘘不已,恰似伤心情状,不知是谁起的名字,这么贴切!
天渐渐黑了。小店里的灯光陆续亮了起来。走到小街转角处,扑面而来一股浓郁的香气。是谁喷洒了香水吗?还是煞风景的空气清新剂?我疑惑地转头寻找着。同来的师傅用手一指,说,是腊梅。夜色中,一树腊梅清秀俊朗。我踮起脚尖去嗅,那小小的花朵,沁人心脾,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