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乌鸦
(2012-12-04 17:10: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从没仔细地观察过乌鸦。今天在路上走,偶尔抬头,恰巧看见一只乌鸦飞过。那从头到脚的黑,没有一丝杂色。中国人传统观念里不喜欢黑色,这鸟儿黑得竟如此纯粹,看得人心情无端地沉重了。可是鸟儿本身并不在意人的观感,轻盈地伸展双翅飞到对面屋檐上,在那里呱呱叫了两声,又飞走了。
到了冬天,北京城里的乌鸦格外多。可能是别的鸟类少了的缘故,成群结队的乌鸦变得很抢眼。黄昏下班时,经常可以在胡同里听到乌鸦呱呱的叫声。早晨起来,停在路边的汽车上又经常可以看见鸟的排泄物,不用说,也是乌鸦干的好事。同事说,长安街上空经常盘旋着乌鸦群。乌鸦们最喜欢西长安街的人行道,在那里留下了遍地斑驳的粪便痕迹。
对乌鸦没有好印象,是来源于小时候听到的关于乌鸦象征着不吉利的说法吧。中国人爱说抬头见喜,出门看见喜鹊飞上枝头,就觉得一定有好事发生;假如碰到乌鸦,就好像看到了不好的兆头。究其原因,首先是源于乌鸦的外貌不够漂亮吧!外貌不够漂亮也就罢了,那沙哑的呱呱声又不动听。更加之乌鸦还有着喜食腐肉的饮食习惯。人类之喜欢鸟类,大抵不是喜欢其外貌,就是喜欢其叫声;其他倒还在其次。这两样条件都不具备,乌鸦纵是冰雪聪明,怕也难讨中国人欢心了。
人们不喜欢乌鸦,就编出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乌鸦的嘴里叼着肉,被狐狸看见了。狐狸一顿恭维,乌鸦高兴了,一张嘴——肉被狐狸叼走了。这个故事里的乌鸦多少显得有点蠢笨,其实不然。狐狸实在是太狡猾了,他的动物心理学学得太好。谁不喜欢听好听话呢!
乌鸦是聪明的鸟类,甚至可以说比大多数鸟类都要聪明。我们上小学时,都学过乌鸦喝水的课文。聪明的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于是一块一块衔来石头,投进瓶子里。水面升高了,乌鸦的问题解决了。乌鸦喜欢做游戏,从游戏中得到乐趣,这是其他鸟类不具备的本领。乌鸦还是忠贞的爱情高手,奉行着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俗语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好像鸳鸯是鸟类坚贞爱情的典范。实则不然。在这方面,鸳鸯虽是讨人喜欢,却比不上乌鸦呢。
常常听到幼儿园和小学校里播放一首儿歌,歌名是《小乌鸦爱妈妈》。歌中唱道: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赶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它养育大。虽则是首儿歌,如今听来,却对大多数成年人有着同样的教育意义。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好了,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应有的陪伴,却成了社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