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是流传于我国东北三省的汉族民间舞蹈,它的表演生动活泼,以上身前后划八字、左右摆身和前后扭身的动作再加上两腿屈伸、压脚跟、踢步、颤步等动作来体现东北秧歌所具有的火爆、泼辣、安稳、平静、滑稽的风格。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有:
 (一)手式和手位
  ●手式:东北秧歌的手式有单指、剑指、男掌(虎口张开)、女掌(拇指与中指轻捏)。
  ●手位:
   
自然位:两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肩放松,收腹、提臀。
   
展翅花位:两手臂在身体两侧45度处。
   
扁担花位:两手臂抬至与肩平,手心朝下。
   
双扬花位:两手臂抬至头顶斜上方,手心相对。
   
头上花位;双手臂抬至头顶,两手臂朝头部,手心朝天,双臂圆屈。
   
搭肩花位;大臂在身体一侧抬起、与肩平齐,以肘为支点,小臂弯曲,双手搭在肩上,手心朝下。
   
胸前花位:两手臂拾至胸前,两肘架起,手心朝前下方。
   
小双臂花位:一手在身一侧45度,一手在胸前。   
   
双臂花位:一手平举至身旁与肩平,一手屈肘平抬胸前。
   
大双臂花位:一手在头上托掌,一手于肩前。
  (二)脚位动律
 
●双膝屈伸:双手叉腰,双腿做蹲起动作。动作时,腿部肌肉要放松,要快蹲慢起。要有哏劲,上身自然放松,腰,胯不要晃,不要有停顿的感觉。
 
●蹋步屈伸:双手叉腰,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脚尖与前脚跟对齐,后脚跟始终要抬起。第1拍两腿稍蹲,重心放在前脚,后半拍双膝绷直,第2拍两腿稍蹲,重心移向后脚,后半拍双膝立直,动作时,重心在前脚时,身体随重心而稍向前倾,重心在后脚时,上身稍向后躺,双腿做屈伸动作时,要注意蹲的时间要长,立起时间要短。要有明显的下长上短的节奏。 
 
●弓箭步屈伸;准备动作为脚站大八字步,双手叉腰。第1拍先做左弓箭步,后半拍起直,第2拍做右弓箭步,后半拍起直,依此类推,反复动作。
 
●蹲裆步屈伸:一般为男子做的动作。大八字步站好,双膝微屈,双手叉腰,第1拍,左腿半蹲,重心移向左腿,右腿仍微屈,后半拍立直,第2拍右腿半蹲,重心移向右腿,左腿保持微屈状态,后半拍立直,此类动作反复进行。
 
●压脚跟:正步压脚跟,双手叉腰,双脚正步站好,后半拍抬起双脚跟,双膝直立,前半拍落下,注意脚跟提起时间要短.落地时间要长。蹋步压脚跟,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脚尖与前脚跟相距一脚远,后脚跟拾起,前腿膝盖绷直,后半拍提脚跟,前半拍落脚跟,提起时间要短,落地时间要长。大八字步压脚跟,脚站大八字,双手叉腰,两膝绷直,随节奏压脚跟,脚跟始终不落地,上下提落要有颤动感。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民族,雪山、单原、林海造就了藏民嘹亮的歌喉与矫健、优美的舞姿。
   
   
藏族舞蹈。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民族,雪山、单原、林海造就了藏民嘹亮的歌喉与矫健、优美的舞姿。藏族舞蹈以松胯、曲背、弓腰的舞姿形象和踢、踏、悠、跳的基本动律以及撩、拖、点、转的基本动作,构成了它持有的风格。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
 (一)基本手位
●一位:双手手心贴于小腹前两侧。
●二位:双手在胯部。
●三位:一手屈臂立掌在头部一旁,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位,另—手叉腰。
●四位:手屈臂立掌在头部一旁,另一手臂平举至身体一旁与肩平。
(二)基本手臂动作
 
●撩袖:单臂撩袖,一手臂由下经身体前或身体旁边向上撩袖,经头旁时,屈手臂立肘,手腕向上或向外摆动,双臂撩袖可随舞步交替动作,动作与单臂撩袖相同。此动作,还可做单臂撩袖,屈臂立肘于头上一旁,手心朝前。
 
●摆袖:双手臂放松下垂,以肘部带动整个手臂做向前、后、左、右或向里向外的双摆袖,或者双手臂交替摆袖。
 
●甩袖:以右臂为例,左小臂由身体一旁经体前,向下盖掌,同时右小臂由手腕带动从体下经左臂与胸廓之间掏手臀举至头上方甩袖。
  ●双臂甩袖:双手臂屈肘平放于胸前,两手心向下,动作时,双手臂由胸前向外掏臂甩袖。
  ●晃袖:双臂屈肘平举于胸前,双手带小臂做左右双绕环晃袖。
 
●双手礼:双手礼即献哈达动作,以一腿屈膝侧弓步,另一腿向斜方位绷膝盖伸直腿,脚跟着地。双手臂从腰两侧掏手向前两侧平伸开,手心向上,身体做曲背弓腰动作,头略低。
(三)基本舞步动作
 
●基本步:身体面向正前方,双脚正步位站好、双手叉腰,动作前半拍双膝微屈松弛,直立时左脚稍离地面,重心在右脚,然后左脚落地,右脚稍离地面。
 
●退踏步: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重心始终在左腿,膝盖放松颤动,动作时,1拍的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后半拍左脚微离地面再做踏步,然后右脚向前踏地一次,动作反复进行。
 
●抬踏步:身体在2点与8点方向转动,双手随身体的左右摆动上下划弧。动作时,前半拍右腿屈膝向旁拾起,同时左脚掌原地抬起拍地,后半拍右脚踏地,然后左脚转向7点踏地,躯体下沉颤动。
 
●滴答步:身体面向2点,稍向前倾,右手从胯旁由右至后划圈,左手由前经左前再划圈,脚先站成右前大丁字步,前半拍右脚前掌抬起,接着屈膝下压,同时左腿抬起,后半拍左脚踏地,双膝绷直立起。
 
●连三步:前半拍右脚踏地,后半拍左脚踏地,然后再前半拍右脚落地,同时左脚向8点踢出15度,右腿屈膝半蹲,保持动作不动。动作中,双手臂放松自然摆动,一拍左手臂在前,再一拍右臂找伸直的左腿,身体稍向前倾,眼视正前方。
 
●七点退踏步:右前丁字步,身体面对2点,第1拍的前半拍右脚经屈向1点踢出,同时左脚原地提起下压,后半拍右脚后撤踏地,重心移向后,然后第2拍前半拍右脚提起下压一次,同时踢出左腿,后半拍左脚回归原位。第3拍重复第2拍动作,第4拍时前半拍右脚向前踏出,然后不动,膝部上下颤动。
   
    蒙古族舞蹈。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草原民族,历史上,蒙古族曾在中原建立过政权,从那时起,游牧民族广泛吸收了汉民族的以及其他各民族舞蹈文化,并经过长期的交融变化,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具有粗犷,剽悍,朴实,内韧外刚等特点,它以各种肩,背的动作和马步步伐以及躯干的绕圆,拧转,横摆扭,拧倾等动律来体现它浓郁的民族风格。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
(一)常用手位
一位:双手臂往圆屈平伸于小腹前,手心向下。
二位:双手臂在身体两旁45度位伸平,手心向下。
三位:双手臂平举于身体两侧,与肩等高,手心向下。
四位:双手臂举至头顶斜上方,两手心向外。
五位:双手在右或左胯前按掌。
六位:双手臂在身体两侧平举,大臂不动,小臂弯曲,双手指搭于两肩上,手心朝里。
七位:双手握拳大拇指伸出叉腰。
八位:双手臂背于体后按掌。
(二)常用脚位
   
蒙古族舞蹈的脚位有:正步位、八字步位、丁字步位、大八字步位、弓箭步位、踏步位(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用脚掌踏地)、大踏步位(在踏步位基础上,双腿拉开距离,成为前腿屈膝半蹲,后步绷直的动作)、点步位(双脚站八字位,但一脚稍前于另一脚,用脚尖点地)、大点步位(在点步位基础上,两腿拉开距离,后路屈膝微蹲,前腿伸直点地)。
(三)基本舞步
1,平步:如同平步走路,但又不同于平步走路,它要求挺胸、立腰、后背挺直,双肩随同步伐前后自然晃动,男性全脚着地,以显示质朴、稳健、粗犷的风格,女性则以前脚掌着地走路,以显示轻盈、活泼的风格。
2,踏踮步:前脚掌踏地到全脚落地,屈膝微蹲,重心在下,后脚以脚掌着地,动作进行中,身体随着舞步上下起伏,起伏动作要有弹性、不可僵硬。
3,马步
 
●软骑马步:正步位站好,左手臂伸直于胸前,握虚拳,虎口朝里,右手叉腰,躯体稍向右后斜方靠,然后双脆交替屈伸。动作时,左脚尖于右脚足弓处点地,右膝屈伸两次,同时左手做勒马动作两次,身体随之上下起伏,然后再换脚做。
 
●硬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一手勒马一手叉腰,身体面对正前方。动作时,左脚先干脆、利落地踮起脚跟。膝盖弯曲,身体在右脚上,接着跃起的左脚跟在带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同时、右脚跟再胎起,腿部弯曲,重心移向左脚、接着踮起的右脚跟在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动作时,每压脚跟一次,手做一次压腕动作,身体随两脚交替动作而左右摆动。
 
●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动作时,右脚先向正前方跳迈出一大步,接着左脚向前迈一步,紧接着右脚再上一小步,后脚追前脚,显示马的奔跑。动作中身体向前倾,双手做勒马动作,
 
●踏点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右手叉腰,左手勒马,动作时左脚掌着地屈膝,右腿屈膝,脚掌离地,然后右脚前脚掌着地,膝盖绷直,提重心,左脚离地。双脚交替连续进行。
 
●进退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动作开始时,有脚先迈向8点用前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向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右脚掌着地,接着右脚后撤到4点,以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内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再右腿向上做提膝脚离地动作,双腿动作文替进行,以动作的速度显示马儿奔跑的速度。
 
●摇篮马步:双腿小腿前后交叉,两脚踝紧靠,双脚外侧着地。右脚全脚着地,重心在右脚,经过双膝屈伸动作之后,重心移向左脚,左脚全脚掌落地,右脚外缘着地,同时双腿屈膝,动作边续做。
 
●跟马步: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动作时,右脚经擦地向左脚后跟靠拢,微屈膝同时右脚立即提起,然后再做另一脚。双脚交替动作。
 
●滑步马步:双脚正步位站好,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右脚z掌原地踏一步,紧接着左脚掌再原地踏一步,然后右脚落地屈膝、重心在右腿,同时左腿向旁伸腿踢起,紧接着迅速收回成自然位,动作可连续做。
(四)腕与肩的基本动作
   
1,腕的动作有硬腕与柔腕。硬碗动作至干脆有力,有棱角地上下提压腕,硬腕有单手,也有双手,还可双手交替提压碗、横腕;柔腕:手腕柔韧地上下提压腕。
   
2.肩的动作:
 
●硬肩:双脚一前—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双肩有节奏、有棱角地前后摆动,一拍一次,动作要求快而有力。
 
●软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要柔韧,双肩摆动时,左肩先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双肩一前一厉交替摆动,动作均匀连贯。
  ●耸肩:双脚—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单肩或双肩每拍上下耸动。
  ●笑肩:双肩同时上下快速耸肩。
 
●圆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双膝微屈,双肩按前、上、后、下的顺序做绕圆运动,节奏可快可慢。
 
●碎抖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功作,双膝微屈,双手松弛叉腰,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快速、小而碎地前后抖动。
  ●甩肩;肩向上用力甩出,接着肩随之扣下,动作幅度一定要大。
  ●收肩:双手臂伸向前,手心朝下,肩向后快速收问,再快速还原位,然后再做另一肩。
 
●软于:双脚一前一后踏步,身体面向正前方,双手臂两旁抬举与肩平,五指并拢,动作时,双肩上下起伏并连续向肘部、腕部手指各关节部位推及,整个肩、臂、肘、腕、手指关节的起伏动作做起来如同连绵起伏的波浪,但动作幅度不要大。
 
●揉臂: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平举至身体两旁与肩平、动作时,以肩背带手臂、肘部、腕、手指做交替揉动动作。动作要有柔韧性,像大雁展翅飞翔。
 
    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一条驰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位于新疆域内,这条丝绸之路曾将中原地区灿烂的各民族文明带到了西方,也将西方先进的文明带人了中原。新疆是中西方文化、经济、贸易交往必经之地,因而在历史上曾有过商业繁荣、贸易发达、文化辉煌的时期,新疆各民族舞蹈文化因此受到强烈影响,得到了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艺术。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具有开朗、活泼、风越等特点,舞蹈音乐优美、流畅,旋律性较强,并常用附点、切分的节奏,常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它的舞姿挺拔,其造型特征为昂首挺胸、立腰,再加之移颈、打指、翻腕和摇身、晃头、微颤等基本动律构成了其浓郁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
(一)手位
●手型:拇指接近中指,其它手指自然弯屈,类似于古典舞的兰花指。
●一位手:(提裙位)双手臂在身体两侧伸平,手臂与上身形成15度角。
●二位手:(山膀立腕位)两手臂从身体两侧伸直,与肩一样平处,双手腕立掌,手心朝外。
●三位手:(双托位)两手臂从身体两侧抬举至头上,两手指相对,掌心朝上。
●四位手:(顺风旗位)一手臂在头上屈臂,手心朝上,另一手在身体一侧,平举立腕。
●五位手:(托帽位)左手伸向8点斜上方,立腕手心朝外,右手在头旁屈臂,手心朝上成托帽式。
●六位手:(托按掌位)左手在头顶上举屈臂,手心朝上、右手在胸前架肘立腕,手心朝外。
●七位手:(双按掌位)双手在胸前交叉、立腕,手心朝外。
●八位手:(山膀按掌位)一手侧举与肩一样平,另一手置于胸前,动作时翻腕立掌。
(二)手的基本动作
 
●祈手:双脚正步位站立,身体面向8点,双手向8点斜方向伸出,手心朝上,上身稍向后仰,目视8点斜上方,然后脚位不动,上身右拧转向3点方位,稍向右侧腰,两手在头上做三位,双托式翻手腕竖起大拇指。
 
●三位手摆动:双脚正步位站立,身体正对1点方向,三位双托式手位,双手从右向外横向摆动,垂下右手,手心朝上,左手手心朝上,眼随手动。然后,双手从左向右横向摆动,左手手心翱上,右手手心朝下,眼随手动。
 
●单手推腕:双步正步位站立,身对2点方位,目视1点方位,左手屈肘握拳叉腰,右手向右侧上举在头上斜方,四指握虚拳,大拇指翘起,手心朝3点方位作推拉手腕,然后做反方向动作。
 
●双手升立:身体正对1点方位,双脚正步位,右手屈肘置于胸前,手心朝上:左手在身体一旁似平举,手心朝上,眼视左手,接着,双手翻碗,同时左手侧上举,至头上做单托掌位,手心朝上,右手屈肘在胸前立腕,手心朝外,眼视左手,稍下右腰。然后,左手落下屈肘横置胸前,手心朝上,右手在身体一旁平举,手心朝上,眼视右手,接着双手翻腕,同时右手从身体一旁上举头上做单托位,手心朝上,左手屈肘置于胸前立腕,眼视右手,稍下左腰。
 
●侧转托按位:双脚正步位,身体面向1点方位、双手在身体一侧做平举,手心朝上,接着突然右转身对3点方位,右手举至头上做单托式,手心朝上,左手胸前平举立腕,手心朝外。接着回原位。然后,再左转身对7点方位,左手举至头上做单托式,手心朝上,右手胸前平举立腕,手心朝外,接着右转身回原位。
 
●双翻腕:双脚正步站立,身体正对1点,右手从身体一旁上举头顶成三位单托式,左手在胸前架肘屈臂,手心朝上,上身与头部向右侧稍倾,双手同时向外翻碗,之后双手慢速从右侧落了移到左侧,接着左手从身体一旁上举头顶成三位单托式,右手在胸前架肘屈臂,手心朝上,上身与头部向左侧稍倾,同时双手翻腕。
 
●挑指:双脚正步站立,身对1点方向,双手在身体两旁从一位经二位到三位,眼随右手,双手挑指六次,逐渐下右腰,双手在三位托掌式上,翻位下右腰,眼视8点斜下方。然后做反向动作。
 
●转体晃身:双脚正步站立,身对8点方位,眼视右手,动作时,右手直伸向8点方位斜上方,左手臂向5点方向伸直手,两手心朝下。然后,突然右转身面对2点方位,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即形体基训五位脚)成屈膝半蹲姿势,右手从8点斜上方拉回,架肘屈臂,手背横置脖下,手心朝下,手腕凸出,眼现右侧斜下方,左手平伸7点方位,手心朝下,然后,身体正对1点方位,左手下垂身体一侧,右手在胸前半握四指竖起大拇指做推拉手腕动作,同时身体前后晃身两次,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双膝微屈,右腿屈伸,左脚掌点地。
 
●翻腕移颈:身体对正前方,双脚正步站立,先右手从身体一侧上举做单托式,左手架肘屈臂置于胸前,双手同时翻腕。然后再提左手,从身体一侧上举做单托式,右手架肘屈臂置于胸前,双手同时翻腕。这样左右各做两次之后,双手从胸前打开身体两旁45度,手心朝上,直接抬举至三位双托式,然后双手从上往下落,降至脖下,双肘架起,屈臂,两腕凸起,做左右移颈两次。
 
●高低手转侧翻腕:身体正对8点方位,眼仰视8点斜上方,双手一上一下向8点斜上平举,手心朝上,接着,上身突然转向2点方位,下右旁腰,眼视2点方位斜下方,双手翻腕,右手在头上做单托式,手心朝上,左手稍屈臂成圆弧形,手位在右胯前,立腕,手心朝斜下方。然后再做反方向,身体对2点,眼仰视2点斜上方,双手一上一下向2点斜上方平举、手心朝上,接着上身突然转向8点方位,下左旁腰,眼视8点斜下方,双手翻腕,左手在头上做单托式,手心朝上,右手稍屈臂成圆弧形,手位在左胯前,立碗,手心朝斜下方。动作反复。
 
●大划手:正步站立,身对正前方,右手从一位手划至左胸前,同时左手侧平举,双手手心朝上,眼视左手,接着,右手经胸前抬举至三位单托式,左手不动,然后双手同时翻腕,左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然后做反向动作,左手从一位划至胸前,同时右手侧平举,双手手心朝上,眼视右手,接着左手经胸前抬举至三位单托式,右手不动,然后,双手同时翻腕,右手心朝外,左手心朝上。动作反复。
 
●腹前上下翻手腕:正步站立,身体对正前方,双手屈肘圆臂在腹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动作时,右手从里向上翻掌置于左手之上,手心朝上,上身随手稍微摆动,然后,左手再从里向上翻掌置右手之外,左手心朝上,右手心朝下,身体微向左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