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文言文实词之词类活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015-08-04 23:13:11)
分类: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实词之词类活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利辛一中语文组 王吉敏

                                    2014-12-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1.明确考点

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怎么考

单独设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遇和景出         景:阳光

 B.耕田艺麻           艺:园艺

 C.亦已审矣           审:确定

 D.足下言已白常州煦仆 煦:关照

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2013年安徽高考:

2 吾不起中国,故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3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比如,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掌握方法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2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句子六种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

*       ——三种主要成分

 

*       定语、状语、补语;

*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作用

*       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

*       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       宾语——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       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       状语——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       补语——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定)++〔状〕 +(定)  宾(+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我‖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3)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3.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4.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4)句子成分划分方法:

  1.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2.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4. 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
  5. 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
  6.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

重难点解决过程

三.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又加少矣。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愈难,而其愈奇。

  :所进入的地方   :所见到的景象

  于是余有焉。

(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益圣益愚。

将军身披

*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小学而大遗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常在于险远。

(三)数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例: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

(数词“一”看作名词:一座山。厝:安放、放置)

总结:从句子成分来看,凡是处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活用为名词。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驴不胜怒,蹄之。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吾师道也《师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

*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       代词前的名词

*       名词后的名词

*       副词后的名词

往往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练习: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3、策蹇驴,囊图书。

4、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

战之士。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形容词用作动词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火尚足以明也

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三)数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即用作动词。

例如:

   1)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统一。

2)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译文:借道一次就叫过分了,难道可以借道两次吗?]

3)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存有二心时抓获他,服罪了便释放他。]

总结:从句子成分来看,凡是处在动词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形容词、数词都活用为动词。

五.作业布置

(一)、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二)、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1.
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沛公军霸上
5.
火尚足以明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1
246          B.134610     C.2456          D.568910

 

 

 

高考文言文实词之词类活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