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014-04-03 22:03:51)分类: 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抒情手法。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导入:以问题:(A.2013广东卷(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抒情手法(两名学生板书抒情方式有哪些)
一
二
A.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间接抒情
1,借景
(1),借景抒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如:《淮上有怀》姚鼐(2014皖北协作区)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宴”
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意:鉴赏诗歌的景和情,答题要点: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3,借事(典,史)用典,使用典故,史实,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借史实抒情(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试身手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同桌之间讨论,学生自由回答)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
4
5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托物言志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用典抒情
8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托物言志
9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乐景哀情
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直接抒情
1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史抒情
高考链接(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011江苏)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②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③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总结答题步骤)
作业:
教学反思
一、学习目标的设定与完成情况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课堂容量、节奏把握情况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平时的课堂截然不同,安静的我都喘不过气来,课下学生说不敢说怕说错了,因为后面有摄像机的,当然这应该是我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有限,下次如果还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