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不了的大连福兴里》一书“第十九章、大炼钢铁时期的高中生”
第十九章

概况
1957年至1960年间。我上高中三年,正是全中国人民处在毛主席制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的时代,那时人民公社的社员要吃大锅饭、大炼钢铁。发展工业的目标是“要用十五年的时间赶超英、美”。行动的口号是“白天围着太阳转,晚上围着月亮转,一天等于二十年。”对我们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文化的劳动者”,特别强调的是“德”就是以劳动为主。在高中三年中用于下乡修水库、抗旱,校办工厂的翻砂铸铁、炼铝质手把,到海港扛豆包、装卸,校内养猪及两个月大炼钢铁,再加上各种运动(停课到工矿厂帮工人写大字报、政治游行及演反美的活报剧等)的时间能占到全部在校学习时间的近四分之一。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在这些劳动和运动中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大炼钢铁让我们高二的学习、生活更具有传奇的特色……
1958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全民大办钢铁工业,一定要实现“年产钢一千零七十万吨”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中国人民都在大办钢铁工业,炼钢工人千方百计的增加钢的产量。
农民也要相应党的号召大炼钢铁。很多地区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建起一座座土炼铁小高炉。社员们都吃食堂里的大锅饭。各家的小炉灶全部停火,将锅碗瓢砸烂,填到土炼铁小高炉里炼铁,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炼铁。
当时,我正在上高二,开学刚上了不到一个月的课程,大连第四中学高二学子举着大红旗,背着行李,奔赴中革镇堡的炼铁工地,开始了近二个月的大炼钢铁战斗……
我们在炼铁之前,自己搭建工棚、开石灰石矿、运铁矿石、砸矿石和建炼铁土高炉,最后当了一回真正的炼铁工人,冶炼出二十四吨生铁。
一、大炼钢铁前的准备工作
大连市中革镇堡是我们高二学生大炼钢铁的阵地。
当时大连市政府为完成大连市所承担的钢铁产量指标。在革镇堡成立了旅大市炼铁指挥部,组织旅大市所有高中学生和部分厂矿工人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当中。九月底的一天,有一趟满载钢铁战士的专列到达中革镇堡阵地,我也是其中的一乘员。
我们从沙河口火车站出发,坐上开往旅顺的火车专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也倍感新鲜。在中途的中革镇堡车站下了火车,我们站在那个连站台都没有的小车站上,向东望去,那里一片荒凉平川,连野草都长得不旺的碎石荒地。远处也能见到零散的村落。
下车的人很多,人来人往也很热闹。一群高中学生到一个陌生的另外一种天地里,对具有好奇心的青年人来说,别提多么兴高采烈。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让我们这帮孩子们要经受比二十一世纪的民工劳动强度还要大的考验。
我们走进这一片荒凉的土地后,放下行李,自己搭建居住的工棚。所用的材料是打前站的“右派”梁老师准备的。他就是以后炼铁的带班“师傅”。他是很有才的动植物老师,1957年全国政治形势,先是“大鸣大放大辩论”,让人们都要给党和政府提意见。最后就开始对过激的言论者划定“右派”。当时大连四中抓出三名“右派’,他就是其中之一。右派不能再给学生上课,只能体力劳动改造思想。他就成了我们炼铁大军的带班“师傅”。
这里的每一种劳动都是对高二学生的品质、毅力的培养,也是特殊的考验。
搭建工棚也是在“右派”老师指导下完成。工棚的搭建材料是木棍、炕席、油毡纸和铁丝。其中炕席这种材料在今日的大连市已经绝种了,现代的孩子们跟本不知道什么是炕席。
简单介绍炕席。现在城市里炕席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不知道现在深山老林里的住户是否还会用炕席,但大连市及周边地区肯定见不到炕席。炕席就是铺在睡觉大炕上的一种用高粱杆的外皮编制的席子,它的尺寸1.8x2.4平方米。它的用途是:首先铺在土炕上,起隔凉、隔热作用,美观、实用。一般人家的灶火台连着大土炕,烧锅做饭时,炕也烧热,这也是冬天依靠主要的取暖方式,人睡在席子上会舒服。人总不能直接睡在布满灰尘的土炕上吧。其次,农民用它晒粮食,也用它围成一个大桶状,储存玉米棒和高粱穗。再是,用于简易房的围挡。现代人再不用炕席搭建简易房,而是用轻体保温板,搭建方便、美观,保温效果也好的简易房子。
我们的工棚占地面积约为20x6平方米,用木料建起框架,周围和房顶上全部钉上炕席子,为防漏雨,房顶上再铺上一层油毡纸。房子中间也用炕席子隔成两大间房,西间房住二、三十个男生,我就在其中。东间是伙房的仓库及操作间。炉灶也是在简易工棚不远的露天地里,是指挥部统一修建的一排大锅灶,每个锅灶后边有一个用砖砌的高二米的排烟道。
我们睡的通铺就是用旧木板钉拼而成。
当天我们就睡在那里了。还有一些男生和女生睡在农民家里。后来天太冷了,就尽量安排到农民家里住,我和其他十几个同学一直睡在这里,直到大炼钢铁结束。
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底就睡在这样四面透风的简易房内,被褥单薄,在寒冷秋冬季,我们硬是挺过来,没有一个同学叫苦。而现在十一月五日就是城市里冬季的取暖期,家里享受充足暖气。这与我们炼铁时住的条件相比有天壤之别,看今日,现代人多么幸福。(未完待续)
窦玉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