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揪海虹

本文选之忘却不了的大连福兴里》中的“第十四章、大连二、大连改革开放时期的海”中“揪海虹”一小节
1985年我从陕西调回大连工作、生活。休息日,我经常带着孩子到傅家庄、星海湾游泳,捎带着赶些海红(学名叫贻贝)和海带,有时也能摸几个小海参。继续享受大海给予我的快乐。
一、寻找赶海的场所
每当休息日,就要寻找上世纪五十年代赶海的梦境。大连香炉礁的四个小海湾早已不存在了,那里再也没有梦可圆。只有到南部海湾赶海吧,少年时代翻山越岭,尽去过一次傅家庄海边,因涨潮也没有赶着海物。现如今只有小傅家庄、傅家庄海滨浴场是我唯一的游泳赶海场所。
这个时期,那里的海货也很少。仅有些小海红和被海浪打上来的小海带。那些东西也能让我过赶海的瘾。
海红(海虹,学名贻贝),属于贝壳动物的一种,附着在礁石上。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海货。小傅家庄浴场退潮后,会露出一大片礁石。远处海水面下漂浮着不能食用的绿色海菜。当我走到水深三十公分海里的礁石上。能看到附在礁石上连成一片的小海红,就像礁石上铺一层地毯。小海红普遍仅有一、二公分大小,太小的海红没有肉。三公分以上的海红肉已饱满,可以食用。我必须用手摸索寻找隐藏着那些三公分大小的海红。找到它就从岩石上撕下来。每次去,能从岩石上揪下四、五斤的海红,同时顺便捞一、两根小海带。回到家里,凉拌海带丝和海红肉蘸蒜酱也算是两道不错的海味。
《忘却不了的大连福兴里》一书用十年的功夫近三十次修改而写成的。全书24万字180张插图老照片。联系电话13940841856
作者窦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