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万5千字的小说如何变成30集剧本?看《潜伏》

(2011-06-29 21:22:27)
标签:

姜伟

宋体

潜伏

电视剧

翠平

杂谈

分类: 影评

http://s9/small/6c819b63ga6d9b5ba83c8&690

     《潜伏》播出期间,我因为换台偶尔看到了这个电视剧,感觉其独特的故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与长久以来在荧屏上看到的各种革命题材电视剧有着非常鲜明的区别:既不同于《夜幕下的哈尔滨》把特工说的飞檐走壁,神乎其神;又不同于以往很多电视剧把国民党拍摄的智商过低,经不起推敲;既表现了年代剧的时代特点和人物关系,又似乎与当下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于是我就买来全套的碟片在几天之内看完了整部电视剧。

后来,有一次我在机场候机室的书店里闲逛的时候,看到当时已经很热的《潜伏》小说被摆在畅销书醒目的位置上。职业的习惯促使我马上买下,准备细细研读下这部电视剧的独特结构。然而,当坐在飞机上的我打开这本龙一亲著的小说,却惊讶的发现这是一本短篇小说合集,《潜伏》竟然是一篇不足15000字的短篇小说。后经了解,原来短篇小说《潜伏》是龙一转入革命历史题材写作的第一篇小说,2005年就已写完,20067月在《人民文学》发表。而我看的这本书,不过是书商的精心包装。

从一个只有着基本故事结构的短篇小说到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本,这其中,可以说编剧姜伟发挥了很大的想象力。作为本部电视剧的导演兼编剧姜伟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有着扎实的学院派功底。这部剧的改编,可谓是姜伟依据龙一的食材,烹饪出的一道法式大餐。龙一自己所说:“ 无论是电视剧《借枪》还是《潜伏》,我的功劳都是很小很小的,也就是1%。我只是贡献了独特的人物,和独特的戏剧结构和少量的细节,除此之外没有我什么东西。特别是《潜伏》,这个电视剧的剧本是姜伟独立创作的,他在其中发挥了自己巨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他却从来不吝惜表扬合作者。我评价他是真君子。”   

虽然龙一这段说法颇为自谦,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剧本的写作与小说写作的区别和不同。好像 110跨栏与100的短跑比赛一样,似乎都是距离相差不大的短跑,但隔行如隔山,如果让刘翔去参加100的短跑,而让博尔特去参加110跨栏,未必都能进决赛,更不要说拿冠军了。

编剧和小说需要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一个编剧在写作的时候就必须要符合电视剧的视听特点和戏剧规律。比如这部短篇小说《潜伏》到最后呈现出来的电视剧剧本,我们可以看到,由骨骼到丰满肌体的很多不同。龙一首先架构了该剧独特的人物和独特的戏剧结构,而姜伟则很好的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延展。

1、人物的增加:

原小说中,只有余则成 王翠平、吴站长、吴太太、马奎这几个人物。在电视剧中,增加了李涯陆桥山左蓝穆晚秋、谢若林、廖三民、许宝凤 、洪秘书、马太太这些人物,进一步丰满了余则成的人际交往圈,使得观众感受到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不至于脱离开现实生活所特有的烟火味。增设的这几个人物使得故事更加容易开展。

比如李涯这一打入延安的特务,使得余则成不仅有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并且使得李涯从延安归来之后,给余则成设置了无处不在的危险,使得观众与余则成可以同步感受到紧绷的神经带来的压力。而左蓝的设置,使余则成如何改变信仰,加入党组织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余则成对于她的迷恋,更展现了一个 “为爱不顾一切”的年轻人身上赤诚的可爱。这种可爱不仅仅表现在对于革命信仰的改变还主要基于对于爱情的执着。除此之外,洪秘书与马太太的奸情,不仅让余则成多了一个可以控制的把柄,而且多了几分对于马队长的牵制。加上穆晚秋、谢若林、廖三民、许宝凤等人,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生动,不至于为了讲英雄而讲,使得主人公脱离现实生活和具体年代。

2.情节的延展:

原小说是从余则成跟随上司来到天津建立军统局天津站说起,第一幕就是要接翠平来天津。而电视连续剧《潜伏》中,把余则成以好莱坞电影惯用的“刺杀”开场:余则成被秘密派往南京,刺杀叛徒李海丰。被中共的人救回,作为卧底反插回重庆,代号峨眉峰。此番开场可谓是惊心动魄,同时又为余则成的潜伏交待了一个原因。

而在小说结尾,翠平牺牲,30多年之后,余则成才被摘掉军统特务的帽子。电视剧中的结尾,余则成到了台湾,继续潜伏,回到后方的翠平产下一女,等待丈夫归来。这一诗意的开放式结尾,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又产生了对于地下工作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慨叹和敬意。

3、风格的调整:

在龙一的原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以冷峻的笔锋描绘着当年的一段英雄往事。而在电视剧中,虽然紧张的气氛让观众在为余则成捏一把汗的同时,也不时的被剧中的幽默稍微轻松一下神经。台词幽默甚至语带双关,令观众拍案称道。翠平那粗犷的性格和余则成心细如尘的个性显得格格不入,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自然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方式和对于不同语境的理解。翠平单一、线性的思维方式和余则成缜密、多重的辩证语言,形成了幽默的最好条件:两极的对比。翠平在地下工作中为余则成凝重的工作增添轻松的调剂,也引来观众对于“假夫妻”演绎万千家庭“真夫妻”相处时的磨合会意一笑。

总之,《潜伏》从15千字小说到30集电视剧本的改编是成功的,精彩的。不仅没有放弃原小说的故事架构和戏剧性,反而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编剧的一剧之本给该电视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剧的成功也引起了近年以来谍战剧的疯狂热播。但是,仅仅因为一部谍战剧的热播就一窝蜂式的改编谍战小说,进行拍摄,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潜下心来,真正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创作出更多观众喜爱的作品。而亦步亦趋、邯郸学步最后换来的可能就是广电局的一纸禁令和观众的审美疲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