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牛
(2016-08-13 16:19:51)分类: 原创散文 |
小时候,一到夏秋季节的雨后,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村后长满黄草(即茅草,系黄茅,非白茅)的林地去寻找山山牛,不只为吃,也是为了玩儿。我们会用细线拴住山山牛的头,牵着它飞,那是比吃山山牛还要好玩儿的事情。山山牛的嘴像一把钳子,拧人很疼,需要特别小心。
山山牛,又名山虫牛、山水牛,鞘翅类昆虫,生长于山东省、辽宁省等地区,其中主要以山东省临沂市的分布最为广泛,是沂蒙山区的特产,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山山牛重2--3克,头上长有4--6厘米的一对触角,后有四翅,属于昆虫纲节肢动物,其生长期属于变态发育。山山牛成虫形状很像天牛,颜色呈褐色或棕黑色,通体一色,不像天牛那样黑色的身体上带有许多白点儿。山山牛夏秋季节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山上野草丰盛的土壤中。幼虫属于虫类,无脚,靠身体收缩前进,靠吃草根为生。幼虫呈米黄色
山山牛幼虫和成虫都是一道美味的佳肴。主要做法是烹炒油炸,色香味俱全。雌山山牛,腹部大、长且饱满,长满黄黄的籽,如蟹黄;雄山山牛,腹部小而短。
天牛的的头上也长有两条触须,很像京剧里头戴雉鸡翎的元帅,因是害虫,人们称之为“臭戏子”。天牛的成虫没人吃,我见过吃天牛幼虫的。二十多年前的冬天学校邻居家老头劈木头,劈出好多大大的“凿虫”,白生生,黄嫩嫩,用油炸了给孙子吃了。
山山牛一年一代生,是荒虫的成虫,每年的雨季,下雨前荒虫在地下变成山山牛。下雨时从土中钻出,在几个小时内交配,然后雌性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在土中以吃草根为食,至次年雨季变为山山牛。雨季是捕捉山山牛的最佳时机,一般雨后没出太阳之前捕捉,这时候山山牛的飞行力差。
在我的老家沂南县,各地捕捉山山牛的时间早晚有些差异:在三山沟一带,夏至以后即有山山牛出现,我们且称之为“夏牛”;在鲁庄一带,入伏以后开始有山山牛出现,我们且称之为“伏牛”;在县城附近的历山一带,需要到立秋以后才有山山牛出现,我们且称之为“秋牛”。
整个沂蒙,在天然的山区,多有草场,盛产山山牛。山山牛喜欢在生有茅草的山坡地带产卵,山山牛的幼虫——荒虫,特别喜欢食用茅草根,凡是有茅草的山坡,大多有荒虫。这里的茅草,是指黄茅而非白茅,黄茅过去很普遍,山里人家家户户用它苫屋,甚至烧火做饭还不舍得用它。过去一到秋天,山里人家家户户都得储备黄茅,以备屋漏之需。现在没人割了,黄茅反而比过去少了许多。
每到夏末初秋的雨季,是品尝山山牛的最佳季节。它以高营养,味道淳香而获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