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级舞目教材规范与要领(下)

(2015-05-14 11:01:58)
标签:

杂谈

蒙古族《挤奶员》

蒙古族舞有一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挤奶舞、盅碗舞、筷子舞等,这些舞蹈仍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此舞蹈是对蒙古族少年挤牛奶的愉快劳动生活的描写,如提奶桶、托奶桶、抚摸奶牛、拉小牛、挤奶等。将劳动生活提炼、美化,既具有反映特定的劳动生活内容的生命活力,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

训练目的以劳动为主题,加以情节来训练孩子的表演能力,其中运用了硬腕、笑肩、进退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动律。

关键动作提压腕、挤奶手

1、提压腕:掌形手,由腕部发力,做上提下压的动作,注意控制手臂的位置,突出腕部动作的顿挫感,提压干脆利落。

2、挤奶手:掌形手、立掌,经提腕再压腕,压腕时握拳拇指贴于虎口,双手交替进行。

 


满族《小格格》

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格格”原为满语的音译,指皇族的女儿。每逢丰收或喜庆时节,满族人民都要踩起“寸子”庆丰收、庆吉祥,这一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透视出满族人朴实、细腻、大方的性情。

训练目的通过礼节性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注重仪表,并初步掌握满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与动态。

小格格们到齐啦,皇阿玛皇额娘请安啦,

皇阿玛吉祥,皇额娘吉祥。

纱巾

关键动作行步

示:

1、表演要求端庄一些,边说歌谣边舞。

2、行步的做法:支撑脚脚跟微提,同时动作腿经前抬落脚,移动重心屈膝,双脚交替行进。行进时双膝靠拢,脚步不要迈的过大,上身保持平稳。

 


维吾尔族《铃鼓舞》

铃鼓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该舞蹈是以铃鼓作为舞具,选取维吾尔族“赛乃姆”舞蹈的动作元素和节奏特征进行编排的。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流传最为普遍的民间舞蹈,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跳赛乃姆。

训练目的着重训练了脚下的步伐,友强化训练了上身的体态及手的位置,并且通过击打鼓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赛乃姆的节奏特点。

铃鼓

关键动作进退步、吸腿蹭步

示:

1、动作中始终保持抬头、收腹、立腰的基本体态。

2、进退步的重心在主力腿上,注意保持身体的平稳。

3、吸腿蹭步的节奏要准确、清晰,动作中没有明显的屈伸,全身提胯拔背。



汉族《丢手绢》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其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这个舞蹈中,采用了人们熟知的儿歌作为音乐伴奏,运用了特色道具手绢,以掸巾、撩巾为主,配合跳踢步,加以双人舞的表现形式,进一步释放了孩子们活泼、无邪的天性。

训练目的着重脚下步伐与手巾花的协调配合,并使孩子在舞蹈中体会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手绢

关键动作掸巾、撩巾

示:

1、掸巾撩巾是以手腕的提压带动指尖有弹性的做上下运动,动作中要控制住手臂的位置。掸巾重拍在下,撩巾重拍在上。

2、做跳踢步时双膝并拢,小腿交替后踢,动作要干净利落。

 


傣族《渔趣》

鱼舞——傣语叫“戛巴”,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鱼舞动作柔和、细腻,表现鱼儿在风平浪静的水中漫游时,常采用全脚或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双手和上身向左右摆动,形象生动逼真。鱼舞的节奏比较缓慢、轻盈,给予了孩子们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孩子合着舒缓柔美的音乐,模仿小鱼吐泡泡,表现鱼儿在水中漫游的悠闲动态,形象生动而充满童趣。

训练目的此舞着重训练了脚下碎步的持续性以及双臂的横摆尾手,通过屈膝半脚掌碎步动作配合手臂的上下滑动,使学生提升了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模仿鱼儿游水和对吐泡泡时的形象。

关键动作鱼游手、横摆尾手

示:

1、鱼形手式:两手交叠,拇指翘起,划动时有连绵不断之感,似鱼儿在水中嬉戏。

2、鱼游手:鱼形手式,由指尖带动手臂,随身体的起伏产生波浪的动势。注意动作要连贯。

3、做横摆尾手应该挺胸抬头,双肘在身后夹紧,手臂柔软的摆动,是模拟鱼尾在水中自由的游摆。

4、吐泡的动作充满了童趣,每一次吐泡时要求两眼圆睁,嘴巴撅起张大,拇食指打开,表情需要保持停顿一会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