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清真寺 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2016-10-22 19:04:35)
标签:

太原古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保

分类: 亲自寻访山西

太原古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p1.pstatp.com/large/3250007027d4ae3c2ca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文/韩静

在上一期中,我们讲到了太原的古天主堂,那是座兴建于清朝末期天主教建筑。

实际上,我国目前对于古建筑的年代划分是有一条准线的,以公元1840年为界限,在这之前建成的则可以划归到古建行列。今天,我们来看太原市的另外一类特型建筑-伊斯兰古清真寺,它同样是于2013年划入到第七批国宝级文物的古建之一。

一 晋阳古城传外教

清真寺与天主堂在地理方位上实际有点“兄弟”关系,因为它也是坐落于解放路。这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群,原名“清修寺”,始建于唐朝年间的晋阳城,相传为贞元年间创建。

贞元,是纯正的意思。语本《易·乾》,高亨注:"元,善也。贞,正也。这也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代介于公元785年到805年之间。

虽说如此,古清真寺毕竟不是唐代建筑,于宋代重修后,现存主体建筑主要为明朝的遗物。

如今,清真寺尚有东西二门,1958年太原市区道路改扩建,将东门设计为正门,对门就是东米市的牛肉巷;谁承想进入新世纪以来,解放路扩建,又将西门改作正门,这才取了一个比较宽阔的入口。

古清真寺主要殿宇坐西朝东,进深6间,可同时容纳600多人做礼拜。作为二进式群落,它由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楼等伊斯兰教常规建筑构成。

http://p1.pstatp.com/large/3e400042d2843f6ea64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站在解放路对视,这里硬山顶和卷棚顶交错,布筒瓦铺顶遍布,垂莲花坐式的门花,殿门正中悬挂有“开天古教”的匾额,别有一番异域情致。

今天咱们不谈古建细节

小编发现,可能是专业术语用的太多,导致近来参与度有点下降,虽然同样是国宝文物,但是今天咱们不聊清真寺的构件细节和建筑布局了,而多谈一谈古清真寺的绝妙之处。

清真古寺的几个建筑特点:

1、将三面的防火山墙与大殿墙面成一体,既有防火的功效,还能加固大殿结构,而且还增加了礼拜场所的面积。

清真寺大殿对面的讲经堂后侧做成了防火的石门,而三面防火墙的左右也设计为一体,一旦前院有火灾,只要关闭石门,再大的火势也无法蔓延,从而保证了礼拜大殿的安全。

万一火蔓延到了后院,大殿本身有着“内有木而不见砖外有砖而不见木”的设计,是第二道防线。

在防震方面,由于三面防火墙与大殿连为一体,整个结构坚固如同磐石。

2、空间变通巧妙布局

古清真寺先后两次变更正门朝向,一次为坐西朝东,一次为坐东朝西,两次都有着变通的处理办法。

第一次的时候,通过正院和配院的结合,使得总体空间形成了两进院落,这比较符合传统古寺院布局中的“中轴线对称”原则,正门楼、省心楼、讲经堂、礼拜大殿等都设置在中轴线上,而将碑亭、厢房做成对称。

第二次改门,大南门街扩宽改造,左右两院的望月楼等建筑被拆除,一部分被改建为临街店铺,原先门前的牌坊则被移走。西便门被改为新的正门后,使得原本显得过于“直接”的寺院呈现出另一种“曲径通幽”的观景美。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42d346c8dbb0c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古兰经》篆刻装饰

在大殿的米合拉布处镌刻有贴金的阿文《古兰经》:这里需要解释下,所谓米合拉布,是一个伊斯兰教音译专属词汇,所指的正是大殿墙壁正中的一个拱形小凹壁窑。

部分经文出现在了这个位置,国内清真寺中所罕见。据说被认为是“古代波斯地域的穆斯林学者使用阿文中`库法' (一种阿拉伯字书写体)所书”。如果说这种处理方式有什么寓意的话,那主要还是为了表达信众对安拉、真主的崇敬之情。

三  为什么太原会出现这样一座古老的清真寺?

建筑的出现是因为信仰的普及,那么太原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http://p3.pstatp.com/large/3e60002b4cbe110ad13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学界一般认为,伊斯兰教传入太原最有可能的是两个时期:一个为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另一个则为宋景祐年间(公元1034-1038年),两者之间相差不到300年,但最迟不会晚于元朝统治太原,即1218年。

由于目前并没有其他出土文物印证,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太原古清真寺的重修碑记:

易思摩尼教门, 新新不息而已。真主造化, 无地不新, 无时不新。人之修, 盖有时新, 有时不新, 又可使后新也。不自新, 新之在人。此有地有田星垣昆仲者, 新人也, 前岁忧大殿之倾圮也, 新其墙垣。然公议当募而新之, 防后院之穿漏也, 新之舍宇, 然犹助倾众力而新之。至此又独力新其前面门楼, 新其牌坊并新其水窖。于是, 此寺贞元之建新, 景祐之重新, 屡代之迭新, 国初之振新,至是而又焕然一新。予喜其不革故, 而克鼎新。后之人踵而增之, 方新未艾也。故援笔为之记。

——— 太原清真古寺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真寺重修碑记》

四清和元头脑和伊斯兰

“清和元”是太原回族饮食界的一个老字号,据说它的成名和傅山有关系,这个名号还是傅山帮忙起的。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42de6f01876a6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话说,清和元的招牌饮食“太原头脑”是傅山为自己的老母亲专门发明,是一种食物代替药物的补养菜单,这在傅山的文章《霜红龛记》中有记载。而清和元的老板朵家,就曾经和傅山是密友关系,创菜、取名,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此种美食,其实还存在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根据贾立进《太原回眸》记述,清和元创建在清朝的雍正年间,最初阳曲县的回回朵家在太原市南仓巷开设了一家羊肉馆,生意清淡,勉力维持。直到傅山将头脑的配方和亲笔所写的“头脑杂割清和元”牌匾赠给朵家,他们的生意才变得门庭若市、日进斗金。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42df0a8a252e8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http://p1.pstatp.com/large/32500070348087bba22唯一列入国宝级文保的伊斯兰建筑" />

两种说法虽然不太一样,却也说明了傅山和回回朵家的不解之缘,由此也可见太原一地回民习俗交融的历史渊源,而清真寺及大量回民的杂居状态也自然有着悠久的传承和渗透历史.

[亦文亦物]为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首发今日头条
     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高级导游员韩静
     [实地走访 触摸古中国之美 大美山西 等你来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