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一)(2012.12)
(2013-02-13 14:20:49)分类: 工作日志 |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形式。游戏对整个幼儿早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角色游戏又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角色游戏?我们又该如何去指导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幼儿的一种主体性活动,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
二、托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与特点
2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角色游戏的萌芽时期,他们能够做出一些假装的动作,如用水杯假装喝水,闭眼睛假装睡觉等,但这些动作皆是由物体引起,大多是模仿成人对他们做过的一些动作,并不是真正的角色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表象日益丰富,逐渐出现了以物代物的游戏活动,例如把花片当做蛋糕等。其模仿行为也逐渐由一个简单的动作发展到一个简短的过程。此时幼儿的游戏必须要借助操作材料,且大多为独自游戏,尽管他们对同伴的游戏也都很感兴趣,但仍各玩儿各的,互不关心。
三、指导托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方法
1.帮助幼儿确定角色游戏的主题。
“娃娃家”是小年龄幼儿最喜欢也最感兴趣的区域游戏,幼儿在入园前所熟悉的环境都与父母有关。在幼儿入园初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克服分离焦虑就成为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娃娃家”里的环境温馨、快乐,“家”的气氛浓郁,在“娃娃家”里,老师是妈妈,孩子们是宝宝,短暂的游戏不仅可以快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与依恋,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创设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
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新奇、有趣的游戏环境更能吸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愿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于是,我们首先在环境上下功夫。我们选择了教室里的一块相对安静又阳光充足的地方作为“娃娃家”,用彩色纱曼与温馨的小娃娃吊饰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使这一区域既显安静独立又不失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娃娃家最显著的地方贴上了一张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一种真正的“家”的感觉。此外,为了增加幼儿的亲近感与归属感,我们还将孩子们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布置在了娃娃家的墙上,使幼儿一进入娃娃家就能够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有了安全感,在开展起游戏就更加地从容和愉快了。
在娃娃家里,我们在柔软的地毯上摆放了小床和娃娃、梳妆台、衣柜、小厨房,既体现“家”的温馨,又可引领幼儿游戏的开展。为了给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我们将娃娃的寝室与“小厨房”分开摆放,这样做即可避免幼儿因空间狭小相互碰撞而产生纠纷,又可引导幼儿分区域进行游戏。孩子们在“小厨房”做好饭,可送去给家里的“娃娃”让她去喂“娃娃”,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不同的角色。
托班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因此,我们尝试着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通过材料展现给幼儿。在娃娃家中,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可以使幼儿刹那间找到“家”的感觉,从逼真的蔬菜、水果模型,用海绵做的小包子、饺子、面包,烤串、鱼、汉堡、荷包蛋、通心粉,到小推车、饮水机和小衣服、奶瓶等幼儿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组成了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
当然,我们提供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从满足幼儿最初刚入园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幼儿的发展,有计划地调整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2~3岁的孩子正处于独立性萌发的时期,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因材,当幼儿基本上适应了在园生活之后,我们便在材料提供上进行了调整,例如,将一些成型玩具收起来一部分,适当地投放了一些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例如,我们提供了小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还提供了可以旋转地饮水机、可以切的点心等。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了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