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指导

(2012-03-18 18:21:28)
标签:

教育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指导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一篇文言的人物传记,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一定要先预习,预习做到准确无误就最好了。

要注意的读音,可做好旁注,教材有注音的也请搬一下家,为诵读提供方便。

 缪公(mù 避匿 nì) 缪贤 miào 汤镬(huò) 虽驽 nú 肉袒 tǎn  盆缶 (fǒu ) 案图 (àn  可予不 fǒu  渑池(miǎn  yáng  列观  guàn 皆靡(mǐ )传舍 zhuàn 甚倨(jù)不怿(yì) 衣褐 yì hè 睨柱 nì)

  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这里的“奉”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履行赵王交代任务的诚恳态度,二是说明和氏璧珍贵,三是表达对秦王的尊重,这些在全文中都有伏笔与照应。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同“佯”,假装。

1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 《说文》曰:“ 奉,承也。” 奉字的常用义是“提升高度到极限”。例如“奉书”,是用手把书抬升到和眉毛齐平处(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高度极限,金文有所谓的“眉寿”,指极度的高寿)。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恭敬地用手捧着,敬献)

2 臣愿奉璧往使(捧,用双手托着。“奉”原来是一个字承担两个字的任务,后来分出来一个“捧”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奉璧往使”不是说一路都用双手托着和氏璧,是表示庄重的态度。)

3 请奉盆缶秦王(下对上送东西,进献,呈上)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恭敬地接受)

5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给予)

6  谨奉法令(贯彻,执行)

7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供养)

8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通“俸”。俸禄)

9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待遇)

1 《说文》曰:“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负”是一个会意字,其上为一个刀字,意为持刀抢劫,其下为一个贝字,贝就是古代的钱,它的本义:恃,即依恃,凭仗。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背”,背负)

3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背靠着)

4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5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6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7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失败)

8 久负盛名(享有)

9 负屈衔冤(遭受,蒙受)

使

1“使”是个形声字,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命令)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派遣)

3 赏贤使能(使用,任用)

4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唤;役使;支使)

5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6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7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8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肃劝权召瑜还(使命)

9 官名,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明清常设的正规官中亦有称使者,如通政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1“引”是个会意字,本义:拉开弓。《说文》曰:“引,开弓也。”《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3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4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5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伸着)

6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引决,自尽)

7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

8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荐举)

9 引次江北(退避)

1 “徒”是形声字,《说文》曰:“徒,步行也。”

2 帅徒以往(步兵,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 郯子之徒(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这一些人)

4 迁徙之徒(服徭役的人)

5 传诸其徒(门徒,弟子)

6无耻之徒(指坏人,如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7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8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9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10 徒手操(空手)

11徒首(空首,没有甲胄)

1《说文》曰:“幸,吉而免凶也。”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例:不幸短命死矣。

2 大王亦幸赦臣(表敬副词,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3 而君幸于赵王(被...宠信)

4 则幸得脱矣 (侥幸)

5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幸福)

6 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1“欢”是个形声字,本义:喜悦,高兴,《说文》曰:“欢,喜乐也。”

2 闻其声,争交欢解(殷勤地或诚挚地迎接)

3 逆强秦之欢 (欢心)

4 绝秦赵之欢(交情)

5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古时男女相爱,女子对情人的称呼,今天有“新欢”的说法)

1 “顾”是个形声字,《说文》曰:“顾,环视也。” 《孟子》里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成为一个重要的成语,比喻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别的事情去了。

2庄子持竿不顾(回头看)

3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4 顾瞻周道(回首环视),例如“顾盼生辉”, 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

5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看)

6 三顾茅庐(拜访)

7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照顾)

8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眷念)

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考虑)

10顾吾念之(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1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

1 读作chuán时,有下列意义。

a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c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d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传位)

e  居第当传子孙(留传)

f  传神(充分或确切地表明)

g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发出命令叫人来)

2读作zhuàn时,有下列意义。

a 六艺经传(解说经义的文字)

b 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

c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d《水浒传》(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

e 传略:大略的生平事迹记叙

f 传赞:纪传体史书中附在人物传记后面的作者的评论

1 “书”是个形声字,《说文》曰:“书,箸也。”箸()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左右:古义指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祝寿)

臣语曰(,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叱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⑦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⑧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无明显语法标志的判断句)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信)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7、拜(之)为上卿

8、请奉盆缻(于)秦王

F 比较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表示两者的比较。(该句也是一个省略句,“秦王”后省略了“厉害”。)

成语总结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义〗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 刎颈之交:〖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意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意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意义〗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