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指导
(2012-03-18 18:21:28)
标签:
教育 |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指导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一篇文言的人物传记,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一定要先预习,预习做到准确无误就最好了。
一 要注意的读音,可做好旁注,教材有注音的也请搬一下家,为诵读提供方便。
二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这里的“奉”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履行赵王交代任务的诚恳态度,二是说明和氏璧珍贵,三是表达对秦王的尊重,这些在全文中都有伏笔与照应。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同“佯”,假装。
1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奉1 《说文》曰:“ 奉,承也。” 奉字的常用义是“提升高度到极限”。例如“奉书”,是用手把书抬升到和眉毛齐平处(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高度极限,金文有所谓的“眉寿”,指极度的高寿)。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恭敬地用手捧着,敬献)
2 臣愿奉璧往使(捧,用双手托着。“奉”原来是一个字承担两个字的任务,后来分出来一个“捧”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奉璧往使”不是说一路都用双手托着和氏璧,是表示庄重的态度。)
3 请奉盆缶秦王(下对上送东西,进献,呈上)
4
5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给予)
6
7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供养)
8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通“俸”。俸禄)
9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待遇)
负
1 《说文》曰:“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负”是一个会意字,其上为一个刀字,意为持刀抢劫,其下为一个贝字,贝就是古代的钱,它的本义:恃,即依恃,凭仗。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2
3
4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5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6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7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失败)
8 久负盛名(享有)
9 负屈衔冤(遭受,蒙受)
使
1“使”是个形声字,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命令)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派遣)
3 赏贤使能(使用,任用)
4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唤;役使;支使)
5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6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7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8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肃劝权召瑜还(使命)
9 官名,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明清常设的正规官中亦有称使者,如通政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引
2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3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4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5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伸着)
6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引决,自尽)
7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
8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荐举)
9 引次江北(退避)
徒
1 “徒”是形声字,《说文》曰:“徒,步行也。”
2 帅徒以往(步兵,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 郯子之徒(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这一些人)
4 迁徙之徒(服徭役的人)
5 传诸其徒(门徒,弟子)
6无耻之徒(指坏人,如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7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8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9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10 徒手操(空手)
11徒首(空首,没有甲胄)
幸
1《说文》曰:“幸,吉而免凶也。”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例:不幸短命死矣。
2 大王亦幸赦臣(表敬副词,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3 而君幸于赵王(被...宠信)
4 则幸得脱矣 (侥幸)
5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幸福)
6 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欢
1“欢”是个形声字,本义:喜悦,高兴,《说文》曰:“欢,喜乐也。”
2 闻其声,争交欢解(殷勤地或诚挚地迎接)
3 逆强秦之欢 (欢心)
4 绝秦赵之欢(交情)
5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古时男女相爱,女子对情人的称呼,今天有“新欢”的说法)
顾
1 “顾”是个形声字,《说文》曰:“顾,环视也。” 《孟子》里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成为一个重要的成语,比喻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别的事情去了。
2庄子持竿不顾(回头看)
3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4 顾瞻周道(回首环视),例如“顾盼生辉”, 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
5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看)
6 三顾茅庐(拜访)
7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照顾)
8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眷念)
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考虑)
10顾吾念之(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1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
传
1 读作chuán时,有下列意义。
a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c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d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传位)
e
f
g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发出命令叫人来)
2读作zhuàn时,有下列意义。
a 六艺经传(解说经义的文字)
b 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
c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d《水浒传》(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
e 传略:大略的生平事迹记叙
f 传赞:纪传体史书中附在人物传记后面的作者的评论
书
1 “书”是个形声字,《说文》曰:“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左右:古义指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祝寿)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叱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⑦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⑧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无明显语法标志的判断句)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信)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7、拜(之)为上卿
8、请奉盆缻(于)秦王
F 比较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表示两者的比较。(该句也是一个省略句,“秦王”后省略了“厉害”。)
成语总结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义〗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 刎颈之交:〖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意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意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意义〗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