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 三 占星分析神鵰侠侣之【杨过】下

标签:
彭定軒神雕俠侶星座占星楊 |
分类: 量子占星主题杂谈 |
杨过的月亮射手落入七宫,心头牵挂初恋之亲密伴侣,难以忘怀,虽异性缘始终不断,曾令他一时心动,但月亮和土星呈合相,是对伴侣的忠贞不二,也象征伴侣会是年长成熟之人。但土星也落入七宫,使之姻缘遭逢礼教伦理之困,枝节横生,满载现实压力,始终聚少离多。从小龙女非情失贞开始,无论是误会频生、受人劝告、逃避现实或迫于无奈,屡屡倍受阻挠,乃至不告而别,充斥宿命意味。好不容易两人相聚,却又数度受伤徘徊生死,其间的酸甜苦乐与悲苦惨烈,如以绝情谷中之情花来比喻,贴切异常。
杨过接过花来,心中嘀咕,难道花儿也吃得的,却见那女郎将花瓣一瓣瓣的摘下,送入口中,于是学她的样也吃了几瓣,入口香甜,芳甘如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正感心神俱畅,但嚼了几下,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觉不舍,要吞入肚内,又有点难以下咽,他细看花树,见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却是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问道:「这是什么花?我从来没见过。」那女郎说道:「这叫做情花,身上若给情花的小刺刺痛了,十二个时辰之内不能动相思之念,否则苦楚难当。」杨过大奇道:「天下竟有这等怪事』。女郎道:「我爹爹说过,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万分,也不免为其所伤,多半因为这花儿有这几般特色,人们才给它取上这个名儿。」
(中略)但见果子或青或红,有的青红相杂,还生着茸茸细毛,就如毛虫一般。杨过道:「那情花何等美丽,结的果实却这么难看。」女郎道:「情花的果实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气难闻,中人欲呕。」杨过一笑道:「难道就没甜如蜜糖的么?」
那女郎向他望了一眼说道:「有是有的,只是从果子的外皮上却瞧不出来,有些长得极丑怪的,味道倒甜,可是难看的又未必一定甜,只有亲口试了才知,十个果子九个苦,因此大家从来不去吃它。」
杨过心想:「她说的虽是情花,却似是在此喻男女之情,难道相思的情味初时虽甜,到后来必定苦涩么,难道一对男女倾心相爱,到头来定是丑多美少吗,难道我这般苦苦的念着姑姑,将来……」
金庸在此建构了妙绝千古的「情花理论」,将儿女之情比喻为情花,颜色娇艳,散发醉人花香,使人见之喜爱,闻之钟意。男女双方在缘生缘灭的世界中偶遇,互相认同,将变幻之内在欲望,投射于对方,陷入情网。初尝情花滋味,入口香甜芳蜜,微微带有酒气,使人渐渐醺醉,而丧失理智,莫名其妙对此无常,生出一厢情愿之情。情花之背面,隐藏着无数小刺,众生不易察觉,碰之不免被其刺伤,因此亲尝情花者,往往是先甜后醉,醉而生苦,苦而后伤。
杨过抢上前去拉住了她。众人围拢过来慰问。小龙女拨开瓷瓶的瓶塞,倒出半枚丹药,笑吟吟的道:「过儿,这药不假罢?」杨过漫不经意的瞧一眼,道:「不假。龙儿,你觉得怎样?为甚么脸色这样白?你运一口气试试。」小龙女淡淡一笑,她自石梁上奔回之时,已觉丹田气血逆转,烦恶欲呕,试运真气强行压住,竟然气息不调,自知受毒已深,天幸将半枚绝情丹夺来,此外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杨过握住她右手,但觉她手掌冰冷,惊问:「你觉得怎样?」小龙女道:「没甚么,你快把丹药服了。」杨过接过瓷瓶,颤声说道:「半枚丹药难救两人之命,要它何用?难道你死之后,我竟能独生么?」说到此处,伤痛欲绝,左手一扬,竟将这世上仅此半枚能解他体内毒质的丹药,掷入了崖下万丈深谷之中。
这一下变故人人都大感意料之外,一呆之下,齐声惊呼。(第三十二回)
杨过的上升双子,天王星落入一宫,自小成长历程动荡多变,人生意外频仍,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性,凡事都要打破传统、违反常规,当非主流的边缘人,成为众人侧目的前卫者。天王星独特的思维,不喜服从世俗之见的一般期待,极易违反常理常态,一时冲动做出骇人之举,制造令人惊吓万分的局面,却仍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不错,大苦大甜,远胜于不苦不甜,我只能发痴发颠,可不能过太太平平、安安静静的日子。」(第二十九回)
不过,杨过之太阳天蝎座具专一持久、韧性十足的特质,虽性格流于偏激执拗,致使人生震荡起伏、剧烈坎坷,越困难的挑战,越能激发其无穷的精力,越得不到的,就越顽强坚持。如此一来,方能理解杨过对小龙女情有独钟、至死不渝,苦候十六年后以身殉情,反而得以重聚,饱经患难,鸳盟得谐。
爱情牵涉到两个人的心灵,不像其他事情,完全决之在个人,爱情需要对象,相互投射、回响的呼应作用。但由于性格、气质、教养、环境,与投入的深浅,都有差别与曲折,要通过无量无边的缘分因子,而达至相应契合,又是何等困难。
多数人以为爱情即是占有,永恒地占有与相守,对爱情的要求越理想,越容易失望,越失望越迷执,越迷执越痛苦,因此世间爱情悲剧特多。从武三通对李沅芷、尹志平对小龙女、公孙止对小龙女之痴迷贪妄,可见当痛苦无法化解时,便会从极端的反面情绪,激发出非常之变态行为,申诉对爱情的愿望和狂想。情场人物之所以如痴如狂、无端歌泣,既使人同情,复使人悲悯,却终不能为之解脱,情之无可奈何,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