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给人以温暖、希望、光明。做人亦如此,给人以无私的帮助、以温暖、以爱护、以奉献,此乃一个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余想努力做东方的一名君子,故名曰“东方一君”。
东方一君这个笔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余参加工作初,第一次投稿短篇小说时使用的笔名。余自由酷爱文学。文学道路上的第一个启蒙人是我的舅舅吴琛先生,他是河北邯郸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是对我爱好文学有着深刻影响的人。
余初涉猎文学创作,是写短篇小说,多次投稿与《河北文学》杂志。后改为古体诗词的写作,因为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间紧而疲劳,后参加工作任中学校长20多年,也忙得不亦乐乎,古诗词创作省时间,省笔墨,睡前饭后皆能作诗,又可提高斟酌锤炼字词之水平,这样一写就是十几年。期间也写了散文。但不是主流。
2005年夏,余弟兄三人发起成立了“三春诗社”,三人均为春天生辰,故名曰“三春”,2006年秋,邯郸县诗词协会成立,余担任诗词协会副会长一职。同年加入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2012年癸巳荷月,余独著的古诗词集《三春诗集》问世。
早年一些尘封的记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逝,揪心撕肺的的日子恍如眼前,美好的记忆也铭刻在心,几经想连缀成篇却懒于动笔,把亲身经历的磨难和难忘的亲情写下来传给后代孩子们,已达到教育熏陶、热爱生活、历练意志、陶冶情操之旨,故以散文形式记录生活之片段,截取生活的横截面来反映余之心声,早已在胸中萌动多年,把散见于多少年的经历和时代的变迁结合一起,用散文叙说、纪实、抒发情感,自己置入社会大环境之中,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是我的夙愿。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用诗词表达远远不够的,真实的再现那个匪夷所思的、慌乱的、迷惘的年代、扭曲人性的年代里的小人物的命运,假丑恶与真善美,唯有散文最合适,可自由挥洒,可记录真实,可表达人间的悲喜剧。于是,我拿起了散文之笔。
2008年夏,正是荷花飘香的时候,我结识了中国著名散文家、河北作家协会理事,散文“三剑客”之一的王克楠老师,他是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此,我融入了邯郸作家协会这个大家庭,经常参加散文沙龙活动,我的散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年,克楠老兄又把我领进了诗词散文的又一天地——闻名海内外的诗梦文学网站。在这里我结识了更多的老中青作家,我的诗词和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在克楠兄和幽谷幽兰两位站长的无私帮助和竭诚支持下,我成为诗梦网站的站务总监,我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责,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在此,诚恳地道一声“谢谢”!
散文集《尘封的记忆》大都是回忆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之经历,那是个不可思议的、离乱的、疯狂的年代,也是小人物倔强、奋斗、毁灭的年代,文中的故事皆为纪实,亲身体验,每每想起,至今心里仍在隐隐作痛。
岁月的飞刀在人们的额头上无情地刻下了深深的印痕,诉说着人世间的沧桑变迁,但是,往事如昨,随着时光荏苒,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愈来愈清晰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用散文之笔开始整理我生活中的片段,不求名利,只为给后代们留下我的奋斗历程,让孩子们修养身心,锻造品行,面对人生,成为东方的一个君子。
文集问世,首先感谢王克楠老师的鼎力相助与精心雅正,感谢在百忙中为文集写的《序言》,悉心的点评,精准的分析,诚恳的雅正,使文集平添了色彩,增加了光辉。也感谢诗梦文学网站的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感谢邯郸作家协会、散文沙龙的弟兄姐妹们对文章的精彩到位的点评,使此文集早日问世。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 常忠魁
2013年癸巳蒲月于三春书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