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大师名作绘本赏析之《陌生人》【美】克里斯·范奥

(2010-09-19 17:41:59)
标签:

亲子阅读

绘本

陌生人

克里斯

范奥尔伯格

悬疑

诗意

电影

文化

分类: 大师名作绘本

启发·小小读书人俱乐部·大师名作绘本


《陌生人》


     什么样的绘本故事,文字仿佛推理小说,充满悬疑,引人好奇?

     什么样的绘本故事,图画好似摄影作品,季节更替,时光流转?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这样一册国际大师名作绘本--《陌生人》

http://s12/middle/6c7a96a3g909990e8ea6b&690

大师作品:《陌生人》 

     悄悄地,我们先来打探一下,这故事到底有多神秘呢?


书本打开

解开一场意外之谜

◎ 吴淑玲  幼教系讲师

     这本书,就像一部伏笔三部曲。

    首部曲——陌生人的体温。

    贝利先生最喜欢凉爽的初秋天气,却在这个季节意外撞到一个人。贝利先生赶紧把这个人带回自己的农场,还请医生到家里来。医生说,这个人被碰撞到后脑勺,会暂时失去记忆,过几天,他可能就会想起自己是谁。医生离开时忘了带走体温计,贝利太太叫住他,医生说:“水银柱停在了最低点,你可以把它丢掉了。”

    为什么体温计坏了?为什么水银柱停在了最低点?这不禁令人猜测:这个陌生人的体温怎么这么低?他,从哪里来呢?

     二部曲——今晚的风真冷。

    陌生人不知道扣子和扣眼是做什么用的,不清楚衣服怎么穿,不清楚蒸气是从热腾腾的食物里冒出来的。他对着热汤吹气,贝利太太说:“喔,今晚的风真冷啊!”

贝利先生和陌生人一起去农场工作,自己吃力地拿长柄叉铲干草,偶尔停下来休息,喘口气,陌生人不仅不累,而且连一滴汗也没流?

     陌生人究竟是什么的化身?

 

    三部曲——陌生人离开后,树叶全变成最鲜艳的颜色。

     陌生人爬上贝利农场最高的山丘,看到了令他困惑的景象:远方的树叶红黄鲜艳,而围在贝利农场附近的却全是绿色。他摘下一片叶子,用颤抖的手吹走了绿叶,同时也吹醒了自己的记忆。

陌生人离开贝利农场以后,一夜之间,四周的树叶全变成了鲜艳的颜色。每年秋天,贝利农场的窗上都会出现一行冰霜结成的字:“明年秋天再见!”

     陌生人到底是谁?你猜到了吗?

作者善用“拼图原理”,以绝妙文图述说故事。

 http://s6/middle/6c7a96a3g90998ffb33b5&690  

     范奥尔伯格发挥他擅长的“拼图”故事结构,一片片拼凑故事主题。他也是一位说故事高手,“紧张”、“懊恼”等字眼都不曾出现,不会影响读者的情感判断,给读者绝对超然与尊重的想象空间。比如,和贝利一家人一起用餐的那幅图画就很具有代表性:陌生人睁大的眼睛、僵直的表情、微微握起的拳头,都代表着他的无比疑惑与手足无措……读者们看到这幅画面,不禁也会浮想联翩起来:这么大的一个人,为什么连热腾腾的食物冒出来的蒸气都没有见过,连“对着热汤吹气”的道理都不明白,还要看到别人那么做才学着做;更奇怪的是,他吹出来的气让人冷得发抖……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能有这种特异功能呢?图与文的搭配在这里相辅相成,延伸出了画面之外的广阔想象空间。读者在好奇与疑惑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跟着画面走下去。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陌生人》的译者--宋珮女士一起来细细品味书中一幅幅的精致画面。

 

图画赏析

各种视角呈现的戏剧张力

◎ 宋珮  艺术工作者

     克里斯·范奥尔伯格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为他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叙述神秘、惊异又悬疑的故事,一幅幅精致的图画值得细细品味,文字的技巧也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这本《陌生人》确实具备了神秘与悬疑的特质,不过除此之外,范奥尔伯格更为这本书增添了几许诗意,让读者经历季节更替、时光流转交织而形成的优美情境。

    《陌生人》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的人物杰克·弗洛斯特(Jack Frost)是霜的化身(frost的原意就是霜),而下霜正是夏秋转换之际重要的自然现象。范奥尔伯格把弗洛斯特画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陌生人,因为一场意外,陌生人暂时失去了记忆,却因缘际会,和农夫贝利一家人成为了好朋友。对农夫一家来说,陌生人是个谜,他不会说话、不会扣纽扣、吹出来的气息让人发抖、体温低得测不到、劳动之后不觉得累、更不会流汗……随着陌生人的来临,大自然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入秋时节恢复了暑气、树叶不再变黄、南瓜越长越大……这些谜团一再堆叠,一直到陌生人恢复记忆才得解开,这时,秋天终于来临了。陌生人虽然不得不离开,但每到秋天他都会为农夫一家留下特别的印记,纪念他们之间美好的友谊。

     范奥尔伯格每创作一本图画书,都尝试运用新的材质和新的表现方式,在《陌生人》这本书里,他选择用彩色铅笔作画。彩色铅笔温柔、层层交叠的笔触编织出细腻丰富的色彩和纹理,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彩色铅笔画出长长的线条,仿佛吹动的风、浮动的云,流动的气息带动着时间,也牵引着季节的转换。范奥尔伯格更用彩色铅笔表现出光影的效果,拉开空间的明暗层次,呈现出早晚不同时间的光线变化和室内室外光线的差距;并且通过云影、树影丰富了画面的气氛。

    “陌生人”一开始就在书的扉页现身,读者从远处眺望,看见一个奔跑的棕色身影,如风一般穿过原野。范奥尔伯格用他一贯的手法,把图文分开,使图文各占一页,让读者可以专心地阅读文字、欣赏图画。四周留了白框的单张图画,虽然不像跨页的满版图有连贯之感,但是范奥尔伯格善于运用图画与图画之间的空白间隙,给予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一张张如电影定格的画面由各种视角呈现,增加了戏剧性的效果。例如:一开始,范奥尔伯格采用远景镜头、俯视的角度,让读者由上往下望见入秋的原野,小河淙淙,农夫贝利的卡车正行经河边的路;接着,他又用全景镜头、仰视的视角,让读者与躺在路面上的陌生人同高;农夫把陌生人带回家后,读者又和农夫的小女儿一起由半开的门后窥探……之后,范奥尔伯格时而拉近距离,特写人物表情;时而扩展视野,展现人物的肢体动作。灵活运用的镜头与视角不仅增加了读图的趣味,也把读者带进了书里的情境。

    一个好的故事往往百看不厌,即使看过第一次之后,谜底已经揭开,悬疑之处也有了答案,那种扣人心弦的感觉无法重温,但是故事的余味却不曾消失,反倒是越回味越觉得隽永,每次阅读仍觉得清新。而《陌生人》就具有这种让读者百看不厌的魅力。范奥尔伯格通过文字和图画,描述人与自然间的微妙情感,季节变化给人的深刻感受,这种人类共通的经验也正是这本书的隽永之处。

 

     怎么样?朋友们,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观点想说说呢?热爱绘画,摄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想跟宋珮老师交流探讨一下呢?欢迎跟帖发言,留下您的观点。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您想与您的宝贝分享这个故事,我们看看,有哪些亲子阅读的方式可以参考呢?

 

阅读拓展

观察·想象·分析解开陌生人的谜底

◎ 邓文华  儿童图画书编辑

   “陌生人”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一个经验之外的新鲜世界。对于不认识的人,孩子们总会警戒,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孩凯蒂一样,躲在一旁观察,不断地探究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心里好奇地猜想:“他到底是谁?”

当拿到这本书与孩子一起开始阅读的时候,建议你先用平缓的语调,慢慢地读一遍,看看孩子对阅读的反应是什么?然后,带着孩子的好奇,再翻开书与孩子共读第二遍,用一种静静的、缓缓的语调很平实地展开叙述,让孩子与你一同去发掘陌生人的可疑之处吧。

从生活细节观察陌生人奇异之处

穿衣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们所穿的衣服会有哪些不同?小朋友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吗?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刚要开始的时候,小朋友都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本书中的陌生人在这些方面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体温

陌生人的体温很低,能让温度计停在最低点;吹出来的气息会让人发抖,他从来不会流汗……为什么?让孩子在展开想象与讨论的同时,告诉他们一些关于温度的常识: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发烧时是多少度?什么情况下体温会降低?没有体温时会是什么状况?

行为

陌生人在行为方面有哪些怪异之处呢?他不会说话,他和森林里活动的动物(如小兔子)格外熟悉,他走的时候一转身就不见了……世界上真的存在隐形人吗?

分析与想象:陌生人的所有行动都与季节有关

出现的时间

陌生人出现的时间是夏末秋初,“入秋的这段时光”;这一时段有什么重要的自然现象呢?

温度

陌生人的体温非常低,吹出来的气息让人发抖,而且他一离开,天气马上就转凉了……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的温度会这么低?

大自然的反常现象

随着陌生人的来临,入秋时节恢复了暑气、树叶不再变黄、南瓜越长越大……“仿佛季节不再更替”,为什么会这样?

树叶

陌生人对树叶非常敏感,他觉得绿色的树叶“既单调又不好看”,而认为红色、橘色的树叶非常漂亮。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当他摘下树叶并用力吹了一口气时,树叶就由绿变成了红色,谁又会有这种特有的能力呢?

最终找到答案

本书的最后明确揭秘了陌生人的真实身份:在农舍的窗子上,有霜留下的字迹,简短地写着:“明年秋天再见。”所以说,这个陌生人是“霜”应该确定无疑了。小朋友猜到了没有?

室外活动延伸

春天的鲜花、夏季的鸣蝉、秋天的山野、冬季的白雪都会让人感觉有说不出的欢畅。在每一个季节里,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小动物是怎样生活的?树叶有哪些变化?小朋友都注意观察体验了吗?来,让孩子们使用各种感官,或拿起手中的画笔,或亲自栽种某些植物,来体验大自然的无比神奇吧。

1.用耳、鼻、舌、身来感受四季

不同的季节里,让孩子们讲讲耳朵里听到的声音都有哪些不同?或者让他们用鼻子闻闻青草的味道、树木的味道或下雨后特有的潮湿味道?不同的季节会有怎样的水果?闭上眼睛,让孩子们用身体感觉到不同季节里风的吹拂的不同,或者,用手摸一摸不同的树木和石头,不同季节摸起来的感觉和质地一样吗?

2.画四季

收集有着春夏秋冬明显特征的明信片、风景画或其他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每一张图片所代表的是哪个季节?这些季节里的颜色有哪些不同?活动的动物又有哪些呢?让孩子们拿出手中的画笔,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四季。

3.观察树叶

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到树林里散步或在家附近找几棵树,依不同的季节长期观察树叶的变化。让孩子们说说,树木都各用了哪些颜色来装扮自己?可以寻找各种不同的树叶,让孩子们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让他们说说哪种树的模样最美、叶子形状最特别?做联想游戏,也可以用树叶做创作。

4.亲手种一株植物

不妨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种下一些植物,给它们浇水,看它们在不同季节里的生长与变化。 

您和您的孩子是如何分享这本书的呢?相信一定也非常精彩,真希望,您愿意来写一写,记录下这段历史:您和您孩子分享这本克里斯·范奥尔伯格的《陌生人》的点点滴滴。这是多么宝贵的历史啊:孩子的童年,我们的青春。                                                 (芝麻花开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