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欧美国家,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白人小孩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小孩相比,学业成绩差距巨大,尤其是亚裔学生多为学霸,门门功课高居榜首、遥遥领先,完虐白人学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de8dbe3dca89c8e83a62b87dd53b7d30.jpg|
日前,Centre Forum公布了一份不同种族的学生成绩情况调查报告,把英国的学龄儿童按18个不同种族划分,并分别记录下他们5岁时小学入学前,和16岁参加GCSE(相当于中国中考)的成绩状况。
调查报告显示出,英国白人小孩5岁时,在同龄人中表现优异,学业成绩位列第三;但到16岁时,白人学生的成绩明显下滑,降了整整10个名次,处于中下游水平。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4ee562ffdbb61b3dbda032e749f85d4a.jpg|
而印度裔的学生无论是升小学,还是升高中,成绩表现均是名列前茅。
非常有趣的是,华裔学生幼年成绩只排到中游水平,到初中会考时却“完美翻身”,晋升为第一名!而且,平均分数甚至超越第二名的印度裔学生近10个百分点!据报告,有73%的中国学生在GCSE里拿到8个优秀('good pass'),而白人学生仅有37%达到这一标准。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2a26b3d36a15a5a3d785ffb1df1c77c6.jpg|
这份报告一经推出,英国民众纷纷把问题的矛头指向了英国的教育制度和白人学生家长。
不少英国学者指出,母语非英文的学生,往往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加,原本学校提供给贫困白人学生的“额外关照”,也都渐渐转向少数群体。
另一方面,少数族群学生背负了父母和家庭的期望,他们读书也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并更擅长抓住所有教育机会。英国学者给出的例子是,亚裔家长经常辅导孩子功课、指导选课;与此相反,低收入白人家长很可能没受过良好教育,并很大程度上把他们认为的“教育无用论”传与小孩。
据BBC报道,去年政府调查发现,英国穷困白人家庭的孩子学业最为糟糕,甚至比出身贫寒的黑人和亚裔孩子成绩更差!年级越高的贫困白人学生,落后同龄人的成绩差距则越大。
英国国会议员也借此呼吁,政府应当严肃正视这个问题,蓝领白人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优秀的老师、优等的学校,并应延长他们每日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
如今的英国对下一代教育的忧虑,从去年末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即可瞥见端倪。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4ce02ed72fd43383e39ceb94968da0ce.jpg|
这部纪录片聘请了5位来自中国的老师,分别教授数学、科学、英语、普通话和体育,让他们在一所英国本地初中的实验班“支教”——对一帮英国学生展开典型的中式传统教育,并在教学4周后进行中英教法的成绩评比。试验最终结果是,中式实验班在全部科目评比中大获全胜。
这并不是一次严谨的试验,也不是学术研究,但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成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和关注。先不管这部饱受争议的片子引起了多少中英口水大战,但至少可以从中看出英国人想从中国教育方式里取经的愿望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45a2b018bb4cc920f7ec29b92bbd005d.jpg|
然而,中英不同的教育体制真的是导致学业差距的“罪魁祸首”吗?
即便如前文里的英国学者所言, 把更有利的教育资源分配给白人小孩,亚裔学生成绩便会一落千丈、甚至被完全反超吗?
或许,需要我们反思的并不仅是教育制度的差异,更多是东西方的不同价值观,还有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全球两个超级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生活,谁都得学会一套保护自己、优胜略汰的社会丛林生存法则。社会福利不足,缺乏额外援助,出身并不富裕的孩子们从小便明白这样一个残酷现实:他们迈向未来的唯一路径便是读书。
与他们相比,英国小朋友简直幸福太多!国家免费医疗系统(NHS)、买不起房可以住council house、工作至少享受最低工资(minimum wage)、不工作也能拿到并不低的津贴补助(Jobseeker Allowance)… 长大以后衣食住行样样有保障,小时候为啥不快乐地享受无忧的童年时光呢?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67e698c5220315d2a3751327c13dfb7d.jpg|
当然,社会风潮也随之产生“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模式,比如《中式学校》里对于中国老师的惯用杀手锏“找家长”,英国家长感到无比困惑不解:读书和纪律问题都应是学校来管呀!关我们父母什么事?!
这篇文字并非批判英国教育、为中式教育“洗白”。其实,对于饱受诟病的中国传统教育来说,西方教育培育出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人才,才更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然而无论中西,如果只把学业测试成绩当做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的教育制度才是真正的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