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患儿的手术时机要注意

标签:
先心病紫绀室间隔缺损心力衰竭 |
分类: 小儿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的疾病,在我国,先心病发病率约为6.7‰,自然预后不良,患儿出生后第一年死亡约占50%,第二年死亡约为75%。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死亡越早。
因此治疗原则上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但是,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尚不发达,所以适合我国国情的先心病手术时机原则是:
一、非紫绀型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如患儿全身发育较好,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且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可在2~3岁时手术;如患儿病情严重,全身发育明显受影响,经常患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或合并以上并发症的任何一种,则一旦确诊,就应手术治疗。
二、紫绀型先心病(如重症法乐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因出生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80%~90%,因此,患儿出生后临床上有紫绀表现者,应尽快到心血管外科检查。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一期根治术,如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大动脉调换术等。
对无条件进行一期根治术者,可先进行减状手术,为二期根治创造条件,如体动脉—肺动脉分流术、体静脉—肺动脉分流术等等。对无条件进行解剖根治者,可进行生理根治手术,如房坦术等。
前一篇:【科普】先天性心脏病小常识
后一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