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

(2012-04-13 10:28:55)
标签:

动脉导管

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肌

先心病患儿

健康

分类: 小儿心脏病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临床较常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为胎儿循环的重要 通路。小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在功能上关闭,绝大多数婴儿生后3个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渐闭合成为动脉韧带,如未能闭合,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 道,称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是其典型体征。血流动力学:

由于主动脉的压力远超过肺动脉压力,所以主动血液流入肺动脉,从而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血流量增加,导致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甚至心力衰竭。 同时肺小动脉因承受大量主动脉分流血量发生反应性痉挛,此为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继之管壁增厚、硬化,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产生 肺动脉血流逆向流入主动脉时,因此临床就出现差异性紫绀这样的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症状。

(一)临床表现

l.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症状: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导管细者,可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导管粗者,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呼吸急促、流汗多、 苍白,易患肺炎及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落后。导管中至大者运动时有呼吸困难,平日易疲乏,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或伴有心力衰竭,或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有全 身感染症状,如发热、胸痛及周围血管栓塞症状。

2.体征: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1—2肋间有收缩期震颤。第一心音正常,第二心音宽分裂,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胸骨左缘第1一2肋间偏外侧可闻 Ⅲ一V/Ⅵ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收缩期较舒张期响亮,向左侧颈部传导。心尖部有舒张中期杂音提示分流量大。分流量大者可有发育障碍。一般多有脉压增宽、舒 张压降低、水冲脉、毛细血管征及枪击音等周围血管征。心脏可中度扩大,以左室为主,于胸骨左缘1~2肋间可扪及收缩期震颤,有时可伸展至舒张期,并闻及连 续性机器样双期杂音,分流量大者在心尖部可闻舒张期流量性杂音。肺动脉高压者可仅闻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青紫,而杂音多不明显或根本听不到。

必须明白,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婴儿随着心脏病变加剧,肺动脉压力将增高。上述舒张中期杂音消失,继而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职期杂音消失, 收缩期杂音消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逐渐亢进,并出现肺动脉喷射音。此外,伴有周围血管征象,脉压增大、水冲脉、股动睁击音、毛细血管搏动。严重肺动脉高压 患者,出现差异性发绀,即下肢和左上肢发绀症状明显而右上肢较轻。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动脉导管细者,心电图正常,动脉导管粗者,则出现电轴左偏及左室肥厚,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则出现左右心室肥厚。

由于肺动脉压力大大低于主动脉压力,因此随动脉导管的粗细不同,便有不等量的血液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严重者婴儿期经常肺炎、心衰,久之可引致肺动脉高压、梗阻型肺血管病,甚至出现血流自肺动脉流入主动脉(称艾森曼格综合征),而丧失手术机会。

2.X线:动脉导管细者心脏、血管影可正常。动脉导管粗者左房、左室增大。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心影扩大。主动脉结突出,主动脉 弓降部“漏斗征”。大分流量者心胸比率增大,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左心房亦轻度增大。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当婴儿有心力衰竭 时,可见肺瘀血表现,左心室和主动脉搏动增强。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处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扩而远端肺野肺小动脉狭小,左心室有扩大肥厚征象。主动脉结正常或 凸出。

3.超声心动图:左房/主动脉根部直径比(LA/AO)大于1.5,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探查到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见到分流的方向和大小。彩色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但如果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往往不易探及血流而误诊。

4.心导管检查:典型的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症状明显,一般可不必做心导管检查,只是在确诊困难时选用。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室血 氧含量0.5%以上,部分病例心导管可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逆行主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同时显影,未闭动脉导管也能显影。

(三)合并症

常见为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量大者早期发生心力衰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