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效果
(2012-02-16 15:08:11)
标签:
先心病患儿心肺功能室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呼吸运动三尖瓣心脏病 |
分类: 小儿心脏病 |
摘要:心脏动脉导管未闭为小儿最常见 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也是在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可以用外科手术方法完全治愈的心脏病。
从生理学上来说,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血液循环主要的生理性血流通道,胎 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代谢。当时肺呈不张状态,来自肺动脉的血流绝大部分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最后经脐动脉回到胎盘。婴儿出生后肺开始 呼吸,肺循环压力降低,因而血流方向由主动脉流向肺动脉,因动脉血氧含量升高促使动脉导管闭合。如仍旧开放,即为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 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随着首次呼吸的建立,动脉氧分压的增高、肺循环阻力的降低,动脉导管渐渐关闭,经数月到一年,在解剖学上也完全关闭。据 统计,88%的婴儿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导管即闭合,98%在8个月内已闭合。如果在1周岁时导管仍开放,以后自行闭合的机会较少,即称为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未闭动脉导管的直径与长度一般自数毫米至2cm不等,有时粗如其邻近的降主动脉,短至几无长度可侧,为主动脉与肺动脉壁之间直接沟通,所谓穿形心脏动脉导 管未闭。如果是单纯的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应尽早进行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如果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手术。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 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一般采用左胸外侧切口,结扎或切断缝合,因为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所以并发症少,恢复亦快。一些因粗大 动脉导管而致的反复肺炎,严重心衰患儿,心衰现象在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术后很快得以控制,而挽救了生命。动脉导管闭合术的远期效果,视术前有否肺血 管继发性病变及其程度。在尚未发生肺血管病变之前接受手术的病人,可完全康复,寿命如常人;肺血管病变严重呈不可逆转者,术后肺血管阻力仍高,右心负荷仍 重,此类患儿的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效果较差。
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目的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心内膜炎,有效治疗和控制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动脉导管均应手术或经介入方 法予以关闭。早产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视分流大小、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而定。症状明显者,需抗心力衰竭治疗,生后一周内使用消炎痛治疗,仍有10%的 病人需施行新生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在有些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中,动脉导管为依赖性者,对维持患影生命至关重要,此时应该应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这时候心脏动脉导管未闭不是起着阻碍作用,而是维持生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