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治疗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

标签: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三尖瓣直径先心病患儿心室间隔缺损健康 |
分类: 小儿心脏病 |
通过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均需开胸,开胸途径可分正中入路和侧胸入路,但侧胸入路仅适用于部分室间隔缺损患者,而绝大部分室间隔缺损治疗都可通过胸骨 正中入路进行手术操作。通常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时间在3岁左右,但如果患儿反复得肺炎、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不管年龄大小,应尽早手术。近年来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技术提高,当患儿肺炎、心力衰竭不能控制时,通过做手术术后反而易于控制。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适用范围较广,由于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技术成熟而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很高,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时间的选择:因为小的缺损有自行闭合可能,婴幼儿期不考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口径缺损如无明显肺动脉压力增高,左心 室进行性扩大,婴儿室间隔缺损患儿可以在学龄前手术为宜;大口径缺损,心肺功能受损较重,特别是经积极内科治疗仍频发心脏、呼吸功能衰竭,如延以时日,自 然死亡率较高,而且因肺血管继发性病变发展早而快,常失去手术机会,因此主张在3岁以内手术。高位缺损伴有主动脉瓣脱垂者,为防止瓣叶因长期脱垂发生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宜及早手术。
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0.5cm以下,中等缺损,缺损大直径在0.6~0.9cm,大缺损,缺损孔直径大于1.0cm。成人通常小缺损为1.0厘米以下,1.0~2.0厘米为中等大小型缺损,2.0~3.0厘米大小者为大型缺损。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基本方法是通过股动静脉插入导管,把封堵材料经此途径向上引导至心脏缺损处,关闭相应缺损,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少部分单纯室间隔 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等,这些疾病要单独存在,否则因为导管材料价格昂贵,而导致整个手术费用高昂下面一 起看看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经导管法封堵室间隔缺损术的适应征。经导管法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是介入治疗中较复杂的技术。
①年龄≥3岁,文献报道室间隔缺损3岁以内约有20%~40%自然闭合机率。
②对心脏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缺损左室面直径3~12mm,小儿缺损直径一般≤8mm。右室面呈多孔缺损时,其缺损大孔直径应≥2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发膜部膨出瘤时,缺损左室面直径≤18mm,右室面膨出瘤出口小,且粘连牢固。
③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1m无主动脉冠状窦脱入室间隔缺损内和主动脉瓣返流;缺损缘距三尖瓣距离≥2mm,无明显三尖瓣发育异常及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
④肌部室间隔缺损直径通常≥5mm。
⑤合并可以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畸形。
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可适用于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⑦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可适用于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外伤性室间隔缺损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