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4-12-25 17:33:55)
标签:

育儿

分类: 论文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杨国荣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对三年级语文试卷的一些感悟。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方面:试卷特点

   本试卷最主要的特点是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其次,板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灵活、巧妙,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教者了解了每一位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水平,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

第二方面:试卷结构

识字写字部分占25分,积累部分18分,阅读35分,习作15分,书写7分。从分数的分配比例来看,基础知识部分比分占43%,阅读占35%,习作占15%,书写7%。分数分配比以往有了新的变化。阅读分数比例比以往有所增加,重视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作文分稍微降了一些。课标在习作评价中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分数适当降低,也是降低学生畏难情绪的一种减压方式。

增设了书写分,而且占了7分,新课标在一二三学段都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且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增设书写分,就是要教师、学生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第三方面:具体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我会认  我会写,为识字写字板块。包括两个小题,分别为选择正确读音、书写小擂台。考查点有:能正确地辨正字音,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依据课标精神,这两道题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汉字的能力,也就是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出一些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设置相应的分数,可以从思想上慢慢改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认识程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书写质量越来越差的现状,比老师强硬的说教要求可能更有效果。

第二部分:我会积累  我会用

包括选择合适的词语、精彩语言林,共18分。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精彩语言林的1、2题考查的是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默写。

连词成句考查的是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生动形象、优美语言的感悟。

   这些考查点在课标中都有明确规定: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分析:考查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全面掌握本年级段的语文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不致于失分。而这些内容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的,学生答得也非常不错。

第三: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精读侧重考查通过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这次试卷的两道阅读题则重点考查了这两方面的技能。

如:阅读一的2、3阅读二的4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大意等整体的把握。

对文章大意等整体的把握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也有意识地渗透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从文章题目上抓主要内容(《后羿射日》《虎门销烟》等),写景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写的是什么景?写事的文章引导学生概括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尽管我们在课堂中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但毕竟是刚刚起步,学生概括起来还有点难度,出错率还是有点高。今后将继续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概括能力会越来越高。

阅读一的2、阅读二的1、2、3、5题考查的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几道题直接体现出了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否注重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三年级教师紧扣课标,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运用各种方式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慢功夫,优秀学生已经掌握方法,相信通过我们长期的坚持,每个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定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阅读一的4题考查点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个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知道读书应怎样做,要学到点什么。

阅读二的第六题:考查的是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的能力。这道题的达成率达到95%,作品中人物的形象都是鲜活的,学生对他们的感受是深刻的,都能够对人物或深或浅有一些感悟。

习作;

在你周围的世界里,一定有人关心过你,或者你也曾经关心过别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可以写别人怎样关心你,也可以写你怎样关心别人),想一想,写一段话吧。(把你平时学过的好词语、好句子派上用场吧!争取把内容写清楚。)(15分+3分书写)

第二学段关于习作的目标有: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习作评价中规定: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课标强调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本次习作可以说是紧扣课标,观察周围世界,看别人怎样关心你或你怎样关心别人,对于这样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几乎天天上演,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而且,关注了书写质量,增设了书写分,引起学生对作文书写的质量,改善作文书写差、乱用标点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

第四方面:典型错误

A、将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天空的怀里、洁白的、自由自在地、躺在、云朵” ____________。

出错率45%

分析:学生不会将这几个词语连成通顺的话,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口语表达上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读课文时语感不强,咯咯吱吱,写作文时语言啰嗦,甚至表达不清,虽然连的词语有些多,有点难度,但是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差,一道题就折射出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如何。

B、 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用“__”画出来。  

 找事物出错率53%

分析:一类是没有做,不会;一类是将整篇文章全画上线了。出错率这么高,与这方面的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有直接关系。学生读不懂题,不知道什么是“事物”,对“事物”的含义不理解,不理解什么是事物,他就不知道是找词语还是句子了。

C、联系上下文体会,“映衬”能表达出湖水__        ;“翡翠”表达出湖水__ 

分析:“映衬、翡翠”这两个词需要反复读相关的句子才能体会到,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继续加强渗透、引导,让它成为孩子的一种学习方法。

D、、上面的短文中,你最喜欢哪些词、句,请你摘抄下来。(5分) 

分析:这道题虽然出错非常少,但也有出错的,说明一些学生还是马虎,读题、做题不认真,这属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E、习作

三四类文占40%,说明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有的学生甚至不写或只写几句话。虽然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要求学生要进行随笔话写作的练习,学校也做了硬性规定,要求学生每天要进行练笔,但因为班容量大,老师的任务量大的原因,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指导的还是不到位,因此,作文得分率还不太高。

第五方面:改进措施

结合期末试题的出题方向和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一)        研读课标,熟知本学段目标中的各个知识点。

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在课堂中落实并夯实这些知识点。如每一课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把握,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什么,习作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二)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浸润学生的心灵,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推荐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老师们可以参考课标41页有课外读物的推荐建议,和窦桂梅的推荐书目。

   ()找准知识点,把训练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应该把每一个点落到实处,不要怕费时间,训练训练学生就会了。不能蜻蜓点水,雁过无痕。

举例:《阳气》中第四段:

外面,风尖溜溜的,天仍然很冷。几颗老枣树佝偻着腰,站在院墙外,铁锈色的枝杈向外面支着,又干又硬。几片菜园都整好了地,因为不到三月三,还没点下瓜豆,怕霜冻。几只麻雀从柴草垛里钻出来,叽叽喳喳叫一阵,又钻回柴草垛。那条小河,在村头绕了五道弯,水面结着冰,像玻璃镜,耀人眼。河当中的冰裂了缝,向外冒着气泡儿,或许是鱼儿在水下憋急了,便不住地吐泡泡儿吧。几只鸭子在冰上走,不时滑到,走到冰缝宽的地方,想往下拱,拱不进去,拍拍翅膀,嘎嘎叫起来。河岸的柳林,近看呈灰色,远看呈黄色,细瞅瞅,枝条上已经长出小米粒儿大的疙瘩。

在学习这段时,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选取了哪些事物来表现冬末春初景色的特点,用线画出来。

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是画句子,有的学生画错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调整了教学策略,我们先共同理解“事物”的含义,是学生明白事物简单来说就是物体或现象,表示事物的是一个词语而不是句子,再引导学生一句一句找,分析每句写的事物应该是什么。这样就把这项训练落到了实处。

我们不仅在每节课夯实知识点,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也应该进行一次知识的整合训练,将生字、词语、积累背诵、修辞、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分类巩固。

(四)授之以法,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中,有的学生表现力很强,回答问题很积极,可是一到考试时,成绩确不高。思之原因,其实这类孩子就是没有很好的方法。

比如答阅读题,我发现,好多孩子对文章的内容还没有全面了解就开始做题,结果所答非所问。这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先读两遍短文,在全面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再做题,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联系前后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本、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师教给学生这样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五)勤于练笔,让学生爱上写作。

写作没有捷径,每一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学生多练笔。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大到行文构思,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不要潜意识的以为学生应该会就不用说了。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让学生多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还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联系起来,将读与写、说与写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如阅读教学之后的仿写、续写、写感想,口语交际之后写一写。多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互相学习、促进。

(六)讲练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受张校长讲话的启发。在品悟课文时,为了追求环节的紧凑、内容的连贯,通常整节课都是品悟课文,没有留练习或考试的时间,而这样一节课下来,会听讲、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思路总跟着老师思考,大多数学生都是看热闹,根本提不起兴趣。我想,这也是我们天天讲阅读,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却很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我要尝试精简品悟的内容,留十分钟或几分钟进行小测或练习,考的就是课堂上主要讲的内容。一是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那些不会听讲、不想听讲的学生起一个警醒作用,如果上课再不认真听讲,当堂小测肯定不会。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设想,本学期我打算朝着这些方面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