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一缕阳光—学生个别教育案例(李佳)
(2017-06-29 21:59:25)
刚接班的时候,我就留意到一个孩子,他不说话。即使你问他他也不愿意说。我很在意这事,时时留心他。孩子名叫张胤泰,一双惊恐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班里的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上课提问时,也很少举手回答。观察之后,我下决心改变他——因为我发现,他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在害怕,心里有着尚未解开的结。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张胤泰谈话,鼓励他大胆回答问题,并有意识地为他提供机会。一次语文课,我提了一个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挺有难度的问题:如果父母都不在家时,你一个人该怎么办呢?在我的再三眼神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他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老师,我……我会把门锁……锁好……不爬窗子……等他们回来……”
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安全意识,看来,我平时的安全教育还是挺有成效的嘛。我欣喜过望,同学们也楞了。机会不容错过,我在班上表扬他说:“你看人家胤泰多能干啊,懂得保护好自己,比原先进步多了,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他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从那以后,她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
除了锻炼他回答问题的胆量,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说话”能力。一次,说话训练的内容是问路:小明要到万绿园去,但不知路该怎样走,该如何向老爷爷问路?思考之后,胤泰举起了手,但又担心自己说不好。我说:“万事开头难,这次说不好还有下次。再说,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呢,老师相信你。”我让大方的颜康祺同学与他配合,以对话形式进行表演,他们表演得很成功很出色,没有一点难为遮掩的痕迹。
慢慢的--这个令家长和老师都发愁的同学,变得积极了,主动了,可爱极了。虽然他任然有些胆小,有些内向,但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了。我想,不要小瞧一句普通的话语,它有时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一切。鼓励的话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使“哑巴”一样的孩子最终开口说话。
接下来我要继续鼓励他,因为这个小宝贝说话的声音太小了,还不够像个男子汉一样勇敢的展示自己。
学生的变化源于鼓励,教学中不能缺少鼓励。人的思维能力若面团,鼓励犹如酵母。离开了鼓励的思维如死水一潭,思维中加入鼓励成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学生的能力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虽然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不管个性如何复杂,鼓励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终究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