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矛盾
(2010-09-29 12:02: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考 |
于刚
2006年5月27日
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几年前据妻的口叙写的一篇小品以展开背景。
“女儿从小就爱漂亮。穿衣服时总是挑挑剔剔。扎个小冲天辫可以照半天镜子,晚上睡觉也不愿拆。学跳舞时穿了紧身衣 和短裙,回到家还不愿脱,嫌冷只好再加上外套。看不着穿在里面心里也舒服。说她臭美她还偷着乐。
从女儿穿衣服有主意就以为她是一个有主意的女孩儿,那可就误导了。马上就是女儿的生日了。我在Little
Gym给女儿定了十五个小孩的生日聚会。去幼儿园接女儿的路上告诉了女儿,她很高兴。问她想邀请谁来参加。她想了一会儿说“我要请玛莎,易莎娜,凯文,还有克丽丝汀”。我默记下名字,又问“你还想请谁呢?”
看到这儿,大家恐怕知道这篇小品欲表达的意思:小孩子逻辑混乱,循环了一圈后自我矛盾。可这不是我本文要悟的。且听我道来:
其一:我们成人学了逻辑为什么就觉得这些逻辑一定是正确的呢?我们为什么要武断地认为小孩也会有同样的逻辑呢?逻辑本身也不唯一,而且很多时候是带有条件的。比如说一般用的逻辑满足排中律,既陈述的命题必须要么是真要么是假。另一些逻辑系统可能允许多于两个真值(比如:真、假、中;真、假、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直觉逻辑也不满足排中律。而用二值逻辑不当时,常会发生謬誤。比如对孩子说:“你这次若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当工人了”。实际上这次考不上下次考,中国考不上考外国学校,而且还有许多工作可能,不一定当工人。
其二:矛盾本身之说也有漏洞。《韩非子》中《难一》所述: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以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该卖矛盾之楚人可狡辩:“吾言之物,不涵吾物”。或曰:“吾言之真,因时而异,因天而变。晓,矛摧万固;暮,盾挡千坚。”
其三:女儿的逻辑 可能并没错。女儿恐怕喜欢汤姆的幽默,布琳达的关爱,与玛莎一起荡楸千,与夏娃一块躲秘藏,与易莎娜一同玩计算机游戏,等等。喜欢的衡量应该是多维的,而我们不应该片面地用一维空间去度量。
其四:也许女儿聪明,知道她妈妈在套她,故意将计就计,撒一圈套呢!那我们可就被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