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学术之星经验交流会--四川大学MSTC

(2013-05-09 15:49:53)
标签:

四川大学mstc

分类: 俱乐部建设

 2013424日晚上7点,四川大学微软技术俱乐部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分会学术科技部联合举办的“走向学术之星经验交流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B318顺利结束。主讲者来自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优博计划”的获奖者和“学术之星”的候选人。

走向学术之星经验交流会--四川大学MSTC

 

本次交流会旨在让学术精英给同学们分享学术经验,继承和发扬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优秀学术传统,活跃本学院的学生氛围,传播阳光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鼓励同学发扬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勇于攀登、不断进取的精神。

走向学术之星经验交流会--四川大学MSTC

 

在交流会中主讲人分别是刘唐、张永清、黄增喜、彭玺和杨硕五位计算机在读博士。他们在学术方面硕果累累,均发表了数篇SCI期刊论文,甚至发表在了世界顶级期刊上。主讲人从研究点、创新点、参考文献、研究思路及如何做实验五个方面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心得。

刘唐学长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生命”,强调了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应该是能在自己学科方向产生新东西,使他人能够通过阅读你的论文,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在你的科研工作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何寻找“创新点”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的过程。研究过程中的交流学习更是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同时还能互相鼓励、增强学术氛围。最后,学长鼓励大家要丰富自己的课余活动,全面锻炼我们的各项能力,拒绝做科学怪人。

张永清学长则从如何高效选择和阅读学术文献角度出发,提醒大家要阅读经典和前沿的学术论文,阅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而准确的把握研究方向与内容,而了解前沿能够避免我们重复的工作并从中获取新的启发。我院有着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和优秀学习平台,学长叮嘱我们要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感受国内外大家风范,开拓学术视野。

学长黄增喜则从如何写作论文展开,条理清晰地为同学们讲解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课题动机,前人的相关工作,本文的创新点,理论分析及实验步骤等等。使得同学们对于科技论文的框架结构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以后的文献阅读与写作有大有裨益。

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2013) 上接受发表的第一篇研究大规模SSC论文作者彭玺师兄说明了数学在计算机科技论文中的重要性。作为实验性工作的计算机科技论文写作,就是利用实验来验证由数学支撑的核心算法的可行性。特别的,彭玺师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强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剩下的秘诀就是坚持。最后,作为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一定要重视学术道德的修炼和学术规范的学习。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学术声誉与生命同等的珍贵。

面对百家争鸣、争奇斗艳的学术界,门类众多、琳琅满目的研究方向和种类丰富、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料,我们急红了眼,习惯性的右键让硬盘越来越满,压力越来越来,未来越来越茫然。杨硕学长有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论:分类保存,阅读整理,精读泛读。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晦涩难懂的论文上,要有舍才有得。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学长在谈到如何从网络中高效获取资料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微软学术搜索引擎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微软学术搜索能提供学术会议预告、合作者关系图、引用图、学术领域等强大功能,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次活动历时一个多小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交流会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走向学术之星经验交流会--四川大学MSTC

(本新闻稿由四川大学MSTC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