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美AI编程邀请赛圆满结束

标签:
ai编程邀请赛杂谈 |
分类: 编程之美AI编程邀请赛 |
从2011年4月到7月初,从策划到实施,从报名到比赛,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全国的参赛选手,都在这个比赛中倾注了自己的极大心血。第一次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主办的北航MSTC协办的全国性比赛,北航微软技术俱乐部凭借优秀的团队和高质量的游戏平台,顺利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赛事。经过一个月的角逐,“编程之美”AI邀请赛终于在2011年6月12日圆满结束。
比赛历程回顾
2011.4.5-2011.4.22 北航MSTC的主要策划人员和技术人员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关系部的吴国斌经理讨论了比赛的定位、时间节点、奖品等细节,为比赛的成功举办奠定根基。
2011.4.23-2011.5.5 比赛宣传阶段,承办方北航MSTC的技术团队拿下一个又一个bug,为比赛的顺利进行继续coding,而视觉设计、媒体设计团队则制作了海报和传单,为宣传造势。
2011.5.6晚8:45 于北航如心会议厅举行本次比赛的宣讲会,详细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现场的选手还能在技术人员的知道下练习编写AI。承办方全程录像,并把视频发布到网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1MDYyMzUy.html)。
2011.5.6-2011.5.14 游戏公测阶段,在选手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发现了一些bug,并逐一修正,使得比赛正式开始时,Glorywar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另一方面,官网(http://glorywar.buaamstc.com/)正式开始运行,网络交流平台(QQ群,Hotmail邮箱)搭建完成,北航MSTC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热情地解答选手的疑问。
2011.5.15-2011.5.27
比赛正式开始,该阶段选手通过注册报名、提交代码的方式参赛。
2011.5.28-2011.5.30 选手代码提交完毕后,对参赛的选手进行分组,开始了初赛。
2011.5.31-2011.6.5 经过第一轮初赛,共有32位选手晋级;结果公布以后,晋级的选手重新提交代码,准备打响第二轮比赛。
2011.6.6-2011.6.11 紧张的复赛开始,并且从八强比赛开始进行QQ群文字直播,场面异常热烈。
参赛选手分布
复赛选手学校分布(32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
四川大学 1
西南交通大学 1
16强选手分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武汉大学 1
八强选手分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半决赛及决赛战况:
冠军:拉瑞克(南京大学)
亚军:applex(南京大学)
季军:NJU_Storm(南京大学)
殿军:390223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次比赛面向全国有MSTC的高校,共吸引了20余所高校的160名选手参加,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选手占了半壁江山。最终,南京大学的选手包揽了前三名,捧走了Kinect+XBOX360大奖和Arc鼠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的选手则瓜分了书包。
参赛选手感言
冠军(ID:拉瑞克):一个月前,我无意收到一份邮件,是北航的编程邀请赛。当时我还不以为意,不过我还是辛辛苦苦地写着AI,融入到这场战斗当中,有时候连续几天睡不着觉。首先,得感谢感谢北航的微软俱乐部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给了我这次机会。其次我得感谢我的对手们,是你们让这场比赛变得如此精彩,让这个冠军显得意义重大。
亚军(ID:applex):知道这个比赛消息的时候我就准备参赛了,之后尝试用过很多方法去为这个游戏进行建模,希望能够通过建立模型来取得一个好的策略,一直没动手写代码。说实话我甚至没想到我能进八强,最后进入决赛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因为我打败了调试的时候一直没有能赢的storm。再次感谢能有这样一次机会,我收获了比我预期多得多的东西。
季军(ID:NJU_Storm):第一个星期写出来的AI还很弱,不过大家在一起切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输了就回去改代码,改日再战,就这样,我们几个的AI慢慢的变强了。初赛后,在现实中遇到了拉瑞克,他一开始很低调,说:“只要进16强就好了。”结果,果然是真人不露相。最后,祝贺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各位选手,不幸被淘汰的选手也不要灰心,来年再战。感谢亚洲微软研究院和北航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殿军(ID:何文浩):当时看运筹学看的比较疯狂,所以老想着用运筹学的规划给游戏建个模型,求个最优解,毕竟头一次写算法,能用的上的也就是高中数学竞赛留下的底子了。写AI真的是很艰辛的历程,半个月的熬夜,24小时满脑子想算法,专业课都直接不听了,这些对我这种疯狂的人来说都可以是浮云。多年用的书包可以换了,已无遗憾,顶一下俱乐部的编程比赛,以及感谢各位交过手的对手吧,“编程之美”真的很美!
32强选手之一(ID:Jungle):一开始看ai编写文档觉得一头雾水,那一大堆的参数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慢慢地摸索,大概构思出策略,并实现成代码。但是之后却是无尽的调试过程。不停地优化策略,不停地修改代码,不停地备份源文件,源文件的大小从4kb到5kb一直到最后的11kb,已经算不清自己投入了多少个小时来写ai,只记得那些面对着代码一晃而过的夜晚。南大的同学都非常的强势,我想他们应该私下有很多的交流,我这样闭门造车是不利于强势代码的诞生的。我现在很期待能够看到大牛们AI的思路,找到自己的AI不完善的地方。
比赛会务组成员感言
比赛总策划伍彦飞同学说:“前段时间,最辛苦的是开发游戏和SDK的同学,调bug和测试是一个怎样没日没夜的过程,好几次陪着他们熬到两三点。宣传团队也非常厉害,让我在宣传资源上的压力近乎为零,简直是要什么就能来什么,前期宣传做得很到位,为比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写完活动总结,Ctrl+S,保存的不仅仅是这个文档,而是北航MSTC技术团队宣传团队的汗水,是无数日夜忙碌的身影,是一步一步向前的艰辛,是丰收与成功的喜悦。”
Glorywar游戏平台主要编写者王博弘同学说:“我写下pk赛游戏平台的第一行代码的时候,还不知道它会成长为这样一个全国性质的比赛。Glorywar,这样一个建立游戏工程时随手敲下用以替代WindowsGame1的名字,就这样变成了我之后四个月生活的主题之一。大概是一周前,我记得答疑群里有一位同学吼了一句问比赛结束后这个群还会存在吗,有人回答说比赛结束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然后那位提问的同学继续吼道,我舍不得大家啊!毫无疑问,答疑群还会存在的吧,Glorywar也还会有意义的存在的吧,这些都不会随比赛的结束消失的,一定的吧,一定的。”
SDK主要编写者任作成同学说:“我作为时任的技术副主席,也是第一个提出举办全国性质比赛想法者,感觉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因为这不仅是展示我航的机会,也是对我航MSTC技术和组织水平的挑战与考验。我不仅需要在这次比赛中对游戏平台的技术把关,还要在必要时候提供各种支持,并时刻准备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回想起这一路上为PK赛付出的点点滴滴,那些与成员一起刷夜开发、修复Bug的经历,我由衷地觉得难忘。最后,我还要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国斌经理对比赛全程的支持、苗子晨为比赛的推广与宣传给予的帮助以及马歆经理对比赛的关心。”
(本新闻稿由北航MSTC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