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理解

(2010-09-19 23:46:06)
标签:

杂谈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担忧发愁。”

     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从古为今用,指导现实的角度出发,可以涵盖这样几个方面:

  、想要真正懂得侍奉双亲的道理,必须要真正去体察父母的爱子心境。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种爱子心境,只有为人父母,方能体会得到。当你恨不得代替儿女,承受病痛折磨时,你便会想到自己父母曾经的付出。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他们会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切担忧。孩子小时,弱不禁风,担忧其能否健康成长;稍大一点,又担忧孩子处于懵懂时期,看人做事,暴躁冲动,生怕莽撞惹事;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了,又为其能否在社会立足操心,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纷争复杂,生存压力过大,竞争异常激烈,担心孩子能否应付得来。现在的父母,对待子女真可谓:身体还行操心不停,生命不息忧心不止。所以,做子女的,应该学会体察父母之心,懂得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如果对待父母,能如自己儿女生病时,发自内心,生发那种程度的关爱与担忧,那才称得上是拥有孝心,是真正的孝道。

  二、做子女的,尽可能保证自身身体健康。这是孝的一个组成部分。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必须知道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父母最愿意看到的。珍惜自己,爱护生命,就是你行孝、尽孝的开始。明朝大臣张居正,有这样一句话:“慎起居,节饮食,戒色戒斗,兢兢焉不至于疾,以贻父母之忧,则自然身体康宁,而有以慰亲之心矣。”可见身体的疾病,是让父母难以释怀的。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制有规律,保证身心健康,少年戒色,中年戒斗,小心谨慎不至于感染疾病。这是在解除父母之担忧,安慰父母之心。这是行孝尽孝的内容之一,也是孝的开始。为了父母,健康平安的好好生活吧!当然,健康更是我们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的保障。列宁也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体魄,才有可能更好的工作学习。

  三、要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有孝心的子女,要努力保全自己的健康,不让父母担心。当然,有时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健康。但无论怎样,都要有健康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让父母只为我们的疾病担忧揪心,不要再让他们为我们顾虑其他。《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接下来的一句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是,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看来为了父母双亲的微笑,不仅仅是健康平安的好好活着,还要做到为人方正,处事勤勉。让父母少操心,能安心,可放心。最终还要有所贡献,为家为国为社会尽自己所能。其实这是行孝尽孝的关键。

    总之,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体会父母之爱,成长的过程中,努力保证自己身心健康。长大成人后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最终就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这应该是行孝尽孝的结束,也应该是由小孝到大孝的过程。

 

                                                                                                                                                                                                                                   迎春花开

                                         2010、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