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被退过稿的作者自然知道那滋味不好受,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写退稿的体验也很糟糕。为了体现人性化服务,我们几个小编被要求给每一部退稿作品写下简短的理由。一开始我们写得比较具体,如“作品略显浮夸”“语言还需锤炼”“结构稍显松散”等等,然而这些理由通常会被作者逐条反驳,更有甚至,洋洋洒洒抛来几千字,解释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我们是如何的有眼不识泰山。“真是狗眼看人低!”一个愤怒的作者曾这样骂道。
所以,为了不伤害作者们脆弱的心灵,我们决定说得更笼统一点:“很抱歉,你的作品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被我们退稿并不能作为衡量文学的标准,请不要气馁。”总之,尽最大可能避免说出那个可怕的真相:“你写得太烂了!”
然而即使这般小心,一颗颗玻璃心破碎的声音依然不时在耳边响起:“不符合要求?你们到底什么要求?”“我看了你们之前发出来的作品,没发现有哪一篇比我的写得更好。为你们的审美感到羞耻。”“先别说什么气馁不气馁的,我根本不在乎你们的退稿,历史将证明你们的错误!”“我写了十几年,还从来没收到过如此可笑的退稿理由!”
这些都不算什么,有一条回复至今想来仍然心有余悸:“编辑你好,收到退稿的消息对我来说真的是个很大的打击,我已深陷迷途,苦无出路,既然你们的要求如此之高,还望编辑高抬贵手把我的稿子删了吧,反正它一无是处,反正我已生无可恋。”是不是已经有作者因为我们的退稿而选择了自绝于世?念及此,退稿的时候就越发小心翼翼了。
为了提升自己的退稿技巧,我买了一本名为《退稿信》的书,这本书收录了很多大作家收到过的退稿信。这几天我一边看一边笑。编辑们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那些作家能熬出头真是不容易。比如王尔德曾收到退稿信说:“我亲爱的先生,我已经看过阁下的手稿了。哦,我亲爱的……上帝啊!”塞缪尔•约翰逊的收到的退稿信更绝:“阁下的作品既杰出又具有原创性,但是杰出的那部分并无原创性,具有原创性的那部分却又不够杰出。”美国诗人史蒂文斯打开投稿的回邮后发现里面居然装着一小撮灰烬……
下面是从这本书里摘录出来的部分退稿信。我相信这些信可以给文学写作爱好者带来不少宽慰。毕竟这么多作家生前都和你一样惨遭退稿,甚至还蒙受了比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得多的羞辱。
>>>
>>>退稿理由: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退稿理由:这两部书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逗留,压根儿不想知道里面的文字有何意义……这部书稿根本就是胡扯……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那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国大众读者的品味虽然跟法国前卫小说家的品味一样糟糕透顶(贝克特是法国作家),但我想他们还没有糟到接受这种小说的地步。
>>>狄更斯(Charles
>>>退稿理由:实在很抱歉,但此时我不得不来个大义灭亲——《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非得拿掉不可。这篇小说长长的题目看起来有点神秘,但内容就像那些繁琐冗长的外交辞令,实在糟透了。
>>>威廉•福克纳(William
>>>退稿理由:如果这本书还算略有剧情与结构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一些删修的建议。但因为你写得太过松散,所以我想再怎样修整也没有用。我拒绝出版的主要理由是:你根本没有故事可以写。
>>>菲茨杰拉德(Scott
>>>退稿评语:这故事到最后似乎没有一个结局——无论是主角的生命历程,或者是他的性格,都没有发展到一个能够被当成结局的阶段……简而言之,这故事对我们而言似乎还没有走到最高点。
>>>福楼拜(Gustave
>>>退稿评语:你用一堆琐碎的细节遮掩你的小说,以致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细节写得很好,只不过太肤浅了……
>>>海明威(Ernest
>>>退稿评语:如果我们出版这本书的话,先别提会不会刻毒伤人,人们光是用「品味差劲无比」来形容就我们受得了。
>>>亨利•詹姆斯(Henry
>>>退稿评语:我从没有读过这么单调的故事,它带我陷入了那虚假的文字的泥淖中,它诱发不了情感,只让我感到疲惫。有些专业批评家常常把曲折迂回的文字游戏误认为艺术作品,只有他们会把这本小说当成佳作;有血有肉的人,读它的时候都会哈欠连连,然后把它摆到一边去。但前提是:他们得先把它拿起来看。
>>>乔伊斯(Jame
>>>退稿评语:这本小说里有很多拖拖拉拉的地方……它太不着边际,缺乏形式,没有限制。而作者又毫不遮掩地描绘丑陋的事物,使用脏话;有时候它们就这样赤裸裸地被故意摆在读者面前,实在很没必要……小说的结尾极度凌乱:作者的文字与思想就像潮湿无用的石头,碎成一片一片,散落一地。
>>>D.
>>>退稿评语: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书。
>>>毛姆(W.
>>>退稿评语:作者对于自己生活哲学有着极为冗长的陈述,大部分写得糟透了,而且很悲观……我不认为这本书会成为畅销书,虽然我不会说这是一本令人无法忍受的书,但我认为它是一本差劲的书。
>>>梅尔维尔(Herman
>>>退稿评语:我们必须遗憾地说出我们一致的意见:彻底反对这本书的出版——因为我们认为这本书不会适合青少年读者来阅读。这是一本很冗长、风格陈旧的书,虽然表现上看起来它是深获好评的作品,但我们认为它并没有那个价值。
>>>乔治•欧威尔(George
>>>退稿评语:就目前而言,出版这本书确实是个很糟糕的主意……顺道一提的是: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如果能让别的动物来当动物阶级里的老大,而不是猪的话,会比较不伤人。我想,挑选猪来当统治阶级,无疑的会冒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较容易激动的人——很显然,苏俄人就属于这一类人……
>>>惠特曼(Walt
>>>退稿评语:我们认为,把心力投注在这本书上面,是很不理智的一件事。
>>>普鲁斯特(Marcel
>>>萧伯纳(G.Bernard
>>>退稿评语:这是那种让人最讨厌的小说,是一部集奇怪、堕落与粗糙为一体的大成之作。这本小说的作者想要写些有关人生的东西,但是他一点也不了解人生。
>>>纳博科夫(Vladimir
>>>退稿评语:作者实在应该把他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他也可能真的说了),而且这本小说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经过扩充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这不会是一本卖座的书,而且对于一个刚刚成名的作者而言,也会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这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作者常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了一种像精神病一样的白日梦,情节也跟著混乱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有关逃亡的剧情……最后的结果,主角好像把自己给变成野人一样,好可怕。让我最感到困惑的是——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书?我现在实在找不到出版这本书的理由。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最后讲一下这本书的序言作者,一个美国的出版商比尔•亨德森的故事。他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写的是:抱歉,不行!(NO还特意用了大写字母),但是他想的是“至少编辑跟我说了声道歉”;后来他参加一个征文比赛,编辑写信给他说:你写了一部值得认真看待的小说作品,问题是这年头还有谁会出版“认真的”小说作品……他心中感到一阵狂喜(“认真的小说!我想,那就是把我和梅尔维尔、福克纳、乔伊斯以及其他大师归为一类了吧!”)……多年以后,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还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天天给人写退稿信。写作爱好者们如果都能有比尔•亨德森这样愈挫愈勇和自我安慰的精神,我想应该会好受得多吧。
豆瓣主页:远子
http://www.douban.com/people/xiaoxiaodeyua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