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教授报告《提升教师素养 关注学生成长》笔记整理
(2012-08-01 10:01:33)
标签:
杂谈 |
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学生成长
甘苦冷暖自知,学生管理绝对是个难点
导语 教师是个好职业 不要妄自菲薄
l 自由高度
l 有研究性
l 闲假较长
l 影响他人(能直接影响他人,很实在,是不朽的)
教师的教育信念
概念: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
积极地教育信念——效能感——(认知成分、情感成分)
优秀教师——个人成就感——(价值感、目标感)
高峰体验——生命需要——(潜能开发、能量积聚最高点)
成就感、幸福感是主观的,有成就感的老师就会有目标,有目标的老师就会成为优秀教师。
自我评价最重要,自己心里踏实最重要,不要追求一张纸。
没有爱不可能做好小学教育。小孩子对大人额爱是无比敏感准确的。如果孩子跟你说,老师不喜欢我。而老师对你说,我很喜欢你家孩子。这时,你要相信你家孩子的话。
爱人是一种能力。你喜不喜欢小孩子,那是是你母亲是否给足你充足的爱是有关系的。母性之爱是无条件的爱。小时候,妈妈爱得不够,孩子成年就会缺乏爱的能力。如何去改变呢?回去找妈妈,跟妈妈说自己小时候她那件事做得不好,给自己留下了伤痕。有三种情况:一是妈妈可能会说当时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现在以你成年人的心智已经能够理解妈妈;而是妈妈可能会说,妈妈确实做得不对,妈妈道歉,这时,你会原谅妈妈;三是妈妈可能说,当时都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啦,那你可能会想:那我也得孝顺妈妈。无论是哪种情况,你和妈妈的情感通道都已畅通。你爱人的 能力也会得意提高。
教师的基本素养——工作激情
l 精神状态
l 语言感染力
阐述:人在参与学习的时候有个隐形记忆,就是靠自己情绪的参与,同时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发学生的情绪。懂得一个老师对学生情绪重要性,是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的前提。
妈妈、女人是家里的情绪灵魂,魂飞了魄就散了。
l 觉察力
觉察力——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知觉能力,要知道小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
阐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后面肯定有他自身很强的觉察力,能够发现学生行为的动机。当然觉察力是可以培养的。
好教师是善解人意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人是有差异性(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怎样去培养觉察力?
1、阅读提升;2训练方法;
在小学阶段,一个学生要想读书好,首先是要他跟你的关系好。
l 倾听
l 共情——我能够感受到他当下的感受这个就叫共情。
阐述:请你让孩子或者学生把话说完,否则给人的或者学生的感觉是你不愿意听他的话。所以要让人感受到你在认真的听。好的倾听是这样的:首先要听的姿势,有听的表情,例如微笑,点头。第二、需要有必要的应答,例如:恩,啊,是……第三、不要打断;第四凡是听完以后你都需要总结。
好的倾听是一种接纳,接纳是交流的第一要素。
教师的基本素养——小学教学的技巧
l 敏锐的观察力
l 教学形式要富有变化,小学生才会注意力集中
l 识别学生优势通道
阐述:佩服一年级的老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形式是你备课最最主要的。知识点是没有问题,而是学生有没有在动,怎么动?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无畏的行为?你是怎么解决的。案例:用后脑勺来听课——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的老师花样多就是一种“本事”。
思维模式——思维通路
视觉、听觉、运动觉。
例如:15﹢16=31
教师先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写出,再齐读一遍,最后再抄写下来。那么,三种方式就都有了。
各类思维模式都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听动视,听视动)
了解自己的学生——从生理上了解学生:
体质体能
人是身心合一的
订正不是每道题都要订正的
了解自己的学生——成长史的了解
l 家庭结构
阐述:小孩子会有品德问题么?本质上是孩子上的恐惧,他的背后有压力,而他不会说出来。所以他只能用糟糕的事情:做坏事、学习糟糕、开始一塌糊涂。
l 父母关系
阐述:父母和谐的关系式孩子最安全的,如果父母吵架孩子是很怕很怕的。热吵得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恐惧感,恐慌,内心不安。
谬论:“第二名等于最后一名”。这是什么逻辑?孩子不崩溃才怪。
冷战:父母的冷战会导致孩子对任何人都很冷漠,甚至将来对配偶的冷战。
分居两地:那么把照顾孩子就成了一方的工作,过于高度的集中。那么家长之间会有抱怨,正确的应该表扬。
l 亲子关系
模式1:妈妈是一颗大树,孩子是一棵小树。(朋友关系)——健康的模式,互帮互助。
模式2:妈妈是一棵大树,孩子是一颗小草。(强势)。
模式3:孩子是一颗树,妈妈是一根藤。(缠式)。
模式4:孩子是一颗树,妈妈是一颗小草。(妈妈过分的依赖性)
l 儿时创伤
1、
狭隘的女人没有好日子过!
2、父母的教育行为问题。
3、新时期比较突出出现的问题——性虐待(变相性现象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l 教师是权威。
l 一生中幸福感最高时期。
l 同伴游戏是心理需要。
我们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家长没有耐心管,老大不听话,暴打一顿,老二不听话,暴打一顿,孩子在小区里跟小伙伴们疯玩疯跑,什么事也没有了。现在,独生子女,你暴打一顿,不是发烧就是发呆给你看!
l 发展出勤奋感和自卑感。
阐述:自卑的树是小学阶段种下去的,如果一个特小学生经常被低评价他会感受到自卑的。如果处理不好他的灵魂和肉体这一生要被自卑感折磨。
如果小学老师骂你的话,家长你需要的是把他擦除。告诉孩子:语 文老师只看到语文,数学老师只看到数学。而你是全面的。你是很出色的,或者你会很出色的。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一路总有人会退出的,或者总有人在前总有人在后。
小学生在校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状况 |
机制 |
应对策略 |
分离性焦虑 |
无安全感 |
班主任温暖 爱护 |
原发性学习困难 |
神经功能发育不全 |
辨识 |
厌学 |
错误学习管理 |
科学安排学习任务 家长学习指导 |
行为障碍 |
寻求关注 |
班主任行为管理 家校合作 |
进入一年级,学校比幼儿园大 ,更多的小朋友玩,老师都宝贝你们——这是对一年级新生说的话。
你会进步的,你会慢慢变好的!
不要打垮他!
不要反复订正!
不要骚扰孩子,让他专心写作业!
一定要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l 青春激荡阶段。
l 同一性发展任务。
l 同伴关系重要。
正确的批评
l 区分批评和辱骂
l 避免情绪化批评
l 批评后的操作
阐释:不正确的批评是辱骂。好的批评是有操作性的建议,就是你要给他指示。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告诉他怎么做?为什么会做错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客观化的情绪。做老师的不正确的批评是很吃亏的。
学生矛盾冲突的处理步骤:
l 倾听叙述的经过
l 提出疑问
l 请事件的双方再演一下
l 请问一下双方自己的感受
l 双方互换角色演一下
l 请问一双方自己的感受
矛盾双方互换角色再演一遍
l 发现问题:动机-情绪-技巧
l 解决问题:针对问题教育-训练,
要求重新握手言和。
增强师生关系——正确与家长沟通:
l 弄清联系的目的。
l 表达善意和期望。
每个家长都希望听孩子的的好,把他说成是负责人的父母。然后说说孩子爱的地方(你没有发现,就是说明你没有用心)。你的心要欣赏他,让他看到自信而不是自卑。只有家长开心了,在接下来的沟通的情况下,才会有沟通的语言。在说说今天来的主要目的。
l 掌握家长心里状态
班会的操作
班会作用:解决班级有争议的问题
班会准则:
尊重他人
如:学生不会交往可以编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让学生来演。
自卑感来自家长不断地挑剔,妈妈太能干,孩子就自卑。
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怎样克服孩子的自卑感?可以设计有鼓动性的口号,每天课前念一遍,这是良性的暗示。
跟留守儿童家长开家长会:告诉他们您必须这样做:打电话 发信息 妈妈想你
陪孩子睡觉的人才有资格打孩子。
陈默老师的报告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她深厚的心理学知识背景使她能够看透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找到源头,就能对症下药,所以一切问题在她那儿都能迎刃而解。现在想来,好多老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与困难主要是由无知造成的,对孩子的无知!所以,一定要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