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心灵
“儿子,老妈太有慧根啦!”我眉飞色舞,激动地跟儿子交流我的开会感受,“专家的许多观点跟老妈的好多想法一样一样的!”什么事让我这样兴奋呢?事情是这样的。
2012年7月23日,去外国语学校参加了班主任培训,聆听了沪上著名的华师大心理咨询师陈默为班主任做了《提升教师素养
关注学生成长》的专题讲座。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备受鼓舞,英雄所见一样呵!专家的观点说出了自己心中一些朦朦胧胧的感受。如:我一直认为就像“功夫在诗外”一样,“功夫在学习之外”。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只管理学习是绝对不行的。吃饭、睡觉都直接影响学习。学习不好的孩子先让他吃好睡好。这些想法都在陈老师那儿得到了验证。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都从陈老师那儿得到了答案。听过好多专家报告,唯有陈老师的报告最系统最细致最有针对性,对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做科学的解答。陈老师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笑声。短短一上午报告,我觉得太不过瘾,意犹未尽,真想让陈教授继续讲下去,可惜只有一上午!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搜集了有关陈老师的资料,更坚定了我对陈老师的看法,我决定做陈老师忠实的追随者,让她来指导我的教育工作。
我想:每一位家长尤其是学习困难、不省心的孩子家长看了以下观点都会明白孩子的问题所在。原来,是我们成年人亲手把孩子送入了痛苦的深渊。
陈默老师每年都会为六七百个孩子做咨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她的数据和观点相当有说服力。
陈老师讲到孩子愿意学习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有趣味(让孩子觉得学习有趣),二是能分享(分享孩子的劳动成果),三是有成就。家长要学习如何能让孩子有学习的积极性。
陈老师说厌学的症状是作业明明七点半能完成,可非要做到九点。小学二年级下以后不少孩子开始厌学。孩子整体上的压力非常大,一般高二出现问题,孩子压力太大时就会放弃。
陈老师对学校环境的定论是单调的学校生活、浓烈的竞争气氛和焦虑的教师群。教师是焦虑的高危人群,孩子的情绪是受老师情绪影响的,设想走进教室的张老师是焦虑的,王老师是焦虑的,李老师也是焦虑的,孩子在学校受焦虑老师的影响已经很焦虑了,回家后家长要给她心理上放松,每个家人都要对她笑咪咪的,第二天孩子到学校再紧起来,这样孩子就能走得远。然而现实的家庭环境是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高期望。如果在学校已经紧张了一天的孩子,回到家接着紧张,那橡皮筋终有一天要断的。
陈老师告诉我们:独生子女教育的大原则是父亲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儿子,母亲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女儿,这种孩子的力量会稍微大一些。
陈老师谈到影响学习的因素时,是从生理、心理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生理上除了遗传的智力外,还有身体条件。浅睡眠的孩子神经发育弱、注意力弱;刚上学的孩子有的字写不进格子里,是他身体发育不到位的原因,不是他不努力。在学校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孩子,如果老师和家长嫌他写得不好,还要再罚他写,这样就更毁了他。对于孩子家长要等,要有耐心,一般等到小学三四年级时孩子会慢慢赶上来的,不要一开始就把他的心理摧毁,家长要多宝贝他、保护他。
有遗尿现象和哮喘的孩子,中枢神经弱,精力不够集中,这样的孩子最怕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心态就坏了。高中生学不好的原因都是情绪问题,而小学生不是。
心理方面主要体现在焦虑(主要是妈妈的焦虑)、人际和自卑。小孩是背着妈妈的情绪出去的。如果全班同学都排斥你孩子的话,家长要介入,一定时候要找专业人士。还要取得学校的配合,这样的孩子恶梦可以做到五十岁。孩子在小学的心理任务是种上一棵自卑的树还是勤奋的树。这棵树是老师种的。小学老师是不能说评价的话的。如果老师对孩子做了不好的评价,妈妈要做橡皮,把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好的话擦掉,鼓励孩子,那么老师的树就种不下去。
小孩心理难受就作(zuo),偷东西,打人,因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他心理有很重的压力源。小孩子是没有品质问题的,小孩子的基本心理危机是恐惧。小孩子要读好书就要心神安宁。
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大家庭、三口之家、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和教养方式。如果我们让孩子参与讨论家里的大问题,如买房,让孩子对父母的观点进行对错评判,那孩子的成熟度会非常高。一个孩子能面对困难是因为这个孩子有安全感,与母亲关系好的孩子安全感好。小孩子是不能怕妈妈的,很多有抽动症的孩子都是怕妈妈的。而妈妈应该是护着孩子的人,在孩子委屈的时候安慰他的人。
谈到如何不宠坏孩子时,陈老师的建议是:一是家里不是总以孩子为话题中心;二是夹菜不是给孩子,而是给老人;三要延迟满足,孩子要买一样东西,家长是要给他买的,可要孩子等,让孩子助人或等待生日或六一儿童节时再给买。
谈到如何培养有内在学习动力的孩子时,陈老师说:要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世世代代动物一直是本能地活着;而人不一样,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学习就是生活。学校是训练人的思维的,思维水平高的人学习能力强。
一二年级要帮孩子学习,家长的心态是陪伴,孩子做功课家长看报纸。三年级以后家长要脱离孩子的学习了。孩子做作业时分心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只能记住十分钟的注意力,这时,家长可以装作没看见,过会儿摸摸他的头说“做吧!”。孩子的字写不好让它去。如果孩子把15抄成51(是神经性问题),妈妈就帮他擦掉,让他抄上正确的。如果孩子做错是理解问题,那周末再给他讲,别当天讲。做完作业让孩子随便干什么,如再安排别的功课,以后他要拖延到很晚了。提前完成功课可以玩儿的孩子,是有后劲儿的。
小学生是要养的,把身体弄好。孩子发烧要有两周不长。孩子睡觉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大人这么做,孩子长大后也会重视睡觉。
爸爸的作用:一是幼儿园阶段爸爸需要有单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妈妈不要在场,否则孩子容易恋母;二是十二、十三岁的阶段,爸爸需要有单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妈妈不要在场,会给孩子很多力量,爸爸是引领者。
陈默老师从心理层面上分析学生学习困难不是单一原因的问题,不是一句“这个学生不要读书”就可以解答的。即便是困难的症状相同成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且大部分和生理(神经功能发育、体能状况)有关。对原发性学习困难的矫治应多管齐下,她提出可以尝试“五行”的管理矫治法:医药管理(金)、行为管理(木)、学习管理(水)、情绪管理(火)、营养管理(土)。作为教师可以从行为管理、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