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月 新 疆 南 北
游
(2019.8.10—8.29.)
(
一,哈密 )
暑期中,有朋友要去新疆旅游,是朋友听了认识的旅行社老总的介绍:新疆每个季节都有美景,而且你们去的地方景色一个比一个美...
于是不加思索就报了名。乘此机会,我也搭伴一起跟着参团了(本来,大家是想在十月初去新疆看金色胡杨林的,金秋的胡杨林是很吸引眼球的)。
8月10日这天,正好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沿海,上海受到影响,从上午起,狂风夹着暴雨,越下越猛。下午,旅行社通知:我们的Z40列车(上海—乌鲁木齐)为了避台风,不到上海了,就停靠在南京站,大家需要提前出发坐旅行社的大巴赶到南京上火车。
在如注的暴雨中,好心的邻居大叔主动开车将我按时送到了大巴上,不巧的是,他回家途中,马路积水将车牌冲走了,邻居大婶又冒雨骑车赶到积水处,在警察叔叔那里找到了别人打捞出来的车牌。真是一波三折,车牌找到了,不然他们第二天一早的出行可就麻烦啦。谢天谢地,老天保佑好人啊!
长途旅行我最拍坐绿皮卧铺车了,有过前几次的经历,我对坐绿皮卧铺车有一种恐惧感,脏,尤其是厕所,简直下不去脚(无奈,暑期中的机票实在太贵了),而这次乘坐的Z40绿皮车让我惊喜不已,年轻的乘务员姑娘们始终穿梭在车厢里,扫地,收垃圾,擦窗,冲洗厕所(厕所好干净,没有一点异味),连洗脸池都非常干净,不见堵塞,她们一刻不停息地忙碌着,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乘客的一致赞美。真希望国内所有的绿皮车都能这样干净,有一个让旅客感到舒适的乘车环境。
12日早上八点到达哈密,大家在车站附近吃了碗牛肉拉面,到酒店略作休息,开启了新疆旅游的第一站。
庙 尔
沟 ( 8月12日)
在哈密市东25公里庙尔沟,全长8公里,沟内云杉密布,清泉流淌,是避暑胜地。
粗狂的庙尔沟大门
进入园区,已近中午了,太阳高悬,景区内不见其他游客,走不多远,只见光秃秃的小土坡上有两个遗址。
古烽火台遗址
据史书记载,东汉年间,为了防御外敌侵入,班超率兵屯田哈密,修建了古烽火台。后来,这个烽火台又成为哈密四世回王:玉素甫的观景台。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土坡上的遗址
从烽火台遗址一侧眺望,山脚下蜿蜒的公路边,就有一个水库,起先我以为这里是一片沙漠地带,见不到水呢。
烽火台土坡一侧,便是藏宝洞遗址。
相传这藏宝洞是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一路西征,将沿途掠夺的财宝藏在了这里,洞里分别设了两个内室。
我打着手电进去探了一下,还拐弯进入内室,哈哈,什么宝也没有哇。
哈密庙尔沟佛寺遗址
石窟寺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有1400年,于1904年被拆毁。石窟壁上还依稀留有壁画的痕迹,可能唐僧西天取经时曾在这里歇过脚。
这里潺潺的清泉奔涌而下,树木参天,浓荫密布,有身临世外桃园感觉,与之前干涸炙热的山坡仿佛两个世界。
是天山南麓融化的雪水将这干涸的沙漠滋润,灌溉成沙漠绿洲,密密的树叶互相缠绕,挡住了热烈的阳光,好一个清凉世界。
怪不得哈密回王四世(玉素甫,在位1740 —
1766年)要在此修建避暑行宫。


核桃林中的核桃树王,树龄有465年,可能是当时回王四世修建避暑行宫时栽下的吧(据说这颗高龄核桃王树是马云认领的)。
庙尔沟内有许多百年桑树,其中一棵有236年树龄呢。
沟内还栽种了各式花草树木,其中以山杏最多,走在林中木栈道上,只见两旁的草丛中有不少掉落的野果,有些已经干枯了。
这里几百年的老树比比皆是,极其佩服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欣赏 十二木卡姆
午餐后,满怀期待去欣赏了哈密歌舞“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我在央视的节目中曾欣赏多次,非常喜欢这新疆特有原生态的歌舞节目,这是新疆人民将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用特有的表演方式表达出来,极具民族特色,2005年这称之为“十二木卡姆”的表演方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新建的哈密“十二木卡姆”文化中心,前面的广场上有喷水池,可能还未完工吧,我们就在旁边简陋的建筑里观看行程表上所推荐的《十二木卡姆》。

场内座无虚席,都是各地的旅游团成员, 短短30分钟的演出(还收费40元呢),毫无亮点,每个节目短的只有二分钟,其中竟然还有二个穿着东北大花袄的女声独唱,完全是东北地方调子啊。整个演出的水准太烂了,遭到了一致吐槽,同行的团友说,还不如我们社区的演出队呢
。
回 王
府
哈密近郊的回王府,建于康熙年间,是维族首领平定准噶尔叛军后依附清王朝所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回文化,曾是新疆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堪比小天安门。后遭到几次农民起义,回王府被彻底焚毁。
为了纪念回王对治理新疆哈密的贡献,哈密政府建立了哈密“回王府”和哈密“回王陵”,组成了哈密回王旅游景区。现在所建的回王府只有原来规模的四分之一。
哈密回王是“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的通称,是清代哈密地方维吾尔族的封建领主,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额贝都拉受封起,至民国19年(1930年)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逝世止,共传9世,长达233年,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封建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及哈密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哈密回王共传九世,历代回王一直忠于清政府。
维族风格的凉亭
清真寺

1757年,南疆发生大,小和卓叛乱(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两位著名的伊斯兰领袖),四世回王玉素甫听闻后主动请战,平叛中,回王以其特殊身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59年,叛乱评定后,乾隆皇帝加恩四世回王玉素甫,赐予郡王,这也是回王家族封王的开始。
“ 天 下 第
一 宴 ”
以前,我只知道新疆出产和田玉,后来又知道了新疆有几亿年的硅化木,参观了哈密赏石文化博物馆(门票30元),才了解到新疆幅员辽阔,地广物博
盛产各类奇石:大漠石,玛瑙石,新疆碧玉,额河石,玛河石,戈壁彩石,乌尔禾卵石,阿克苏河石......
竟然出产有几十种珍奇石头。
博物馆内有各类石头制成的精致摆设,当然价格不菲。进博物馆必须穿上鞋套才能入内,第一次看到的自动套鞋套机倒也十分方便,只要把脚伸入脚模内,鞋套就套上了,省却了弯腰穿鞋的不便。
直径16.8米的巨石宴,号称”天下第一宴“,以满汉全席为基础参考,融入了新疆饮食特色,冷,热,荤,素,干果......
各种石头制成的品种繁多的菜肴琳琅满目,栩栩如生,唯妙唯俏,几可乱真。
导游说是请我们到古街吃哈密瓜,这个
”阿勒屯古街“上静悄悄的,只有我们一行团友,街边的摊位屈指可数,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是新的。一直走到街的尽头,大家站着吃上了小贩的哈密瓜。足球大小的哈密瓜5元一个,有的很甜,有的一般,导游一再叮嘱,吃完哈密瓜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要拉肚子。
晚上入住哈密天马大酒店,这次新疆旅游,入住所有的酒店都要“胺简”,领队事先关照,所有的边检站一律不准拍照。
晚饭后,逛了酒店隔壁的超市,想不到也要......,超市工作人员将我的双肩包用扣锁住,才能入内。超市规模非常大,正逢晚高峰购物时间,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放弃购物的欲望了。超市里商品异常丰富,而且价格相当便宜,水果,蔬菜,带鱼...价格太便宜啦,尤其1.5公斤大桶装的酸奶才十几元,味道纯正,真想买上几桶。
第一天的新疆哈密的游程就这样结束了,景点感觉一般,不过我稍稍了解了一点点哈密回王的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