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
(2012-11-04 21:17:04)
标签:
教育信息技术熊丹萍浙江省嵊州市 |
分类: 教学的帮手—教案设计 |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标准】
1、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3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1节课。本节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多媒体作品作为案例导入,描述和分析作者创作该作品的背景动机、创作历程、策划思考以及活动效果,并优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激发学生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和学习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欲望。
本节以范例学习与学生的自由创作两条主线并列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符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也促使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同时有所模仿和参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恰当选择工具软件和多媒体形式,有序地从事创作活动。
本节课主要涉及制作多媒体作品基本过程的前两个阶段: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目标、阅读对象、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需求分析。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着重围绕多媒体作品的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并进行内容、结构和版面的设计,从而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我对六盘山学生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质朴、好学、有礼貌。不过,他们在具有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来没使用过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好在他们对这些技能的学习是有很大兴趣的。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对本节课的学习没有太大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初步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3、能够分工合作完成简单的整体规划、内容设计、整体结构设计、主要版面设计与工作计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范例学习和自由创作,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基本过程的前两个阶段: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多媒体作品的鉴赏水平。
2、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2、提升学生多媒体作品的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法、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机房、教学课件、教材附带光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 入 (10) |
1、播放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引出三个问题: 1、作者制作该作品,其目的是什么? (纪念孙中山先生,激励后人建设国家、振兴祖国) 2、作者采用了哪些形式来表现他的主题? (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都是信息的媒体介质) 3、这样表达主题有什么好处? (形象、生动、读者乐于接受、具有交互性) 2、给出多媒体作品的概念“我们把这种利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起来表达一个主题的作品就称为多媒体作品。如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宣传片、多媒体光盘、网上多媒体、游戏多媒体等。” 3、出示本节主题“3.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让学生了解本节学习目标。 |
欣赏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 |
用3个跟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引出主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作品?” |
案例学习 (15) |
1、创设情境“如果由我们来创作‘‘革命先驱-孙中山‘‘这个主题,那我们会怎样去做呢?”,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该作品的创作过程。 2、从学生熟悉的“黑板报的制作”入手,提问“班里制作黑板报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答“收集资料。”,或“确定主题,然后收集资料”。 3、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高中生,这个星期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各种职业,小明的妈妈是幼儿园的老师,所以他体验了‘‘教师‘‘这个职业,他妈妈让他在这堂课上教会小朋友‘‘静夜思‘‘这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碰到了什么麻烦。” 通过该案例,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明确作品的阅读对象,进而提出我们在创作作品前还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制作出来的作品是给谁看的?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针对我们作品的阅读对象,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他乐于接受?我们当前自身的条件能否直接制作出作品,需要创造什么条件?” 4、出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说明本节重点是了解前两个阶段。 5、依次展示表3-6 “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的需求分析、表3-7作品的整体规划、表3-8内容设计方案、图3-24作品整体结构设计、图3-25主要版面设计图、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教师进行讲解。 |
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体会作者创作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时所进行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 |
联系学生生活,引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并对其前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和讲解 |
小组实践 (7) |
针对下面的主题,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对表达这个主题的多媒体作品进行需求分析,并做好规划、设计和任务分工。 我美丽的家乡—宁夏(教师寄语:我上大学时, 我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竟然从来没听过“宁夏”这个地方,我当时感觉十分遗憾,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规划一个多媒体作品,向人们展示我们美丽而又富饶的家乡。)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完成任务 |
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分组协作,完成任务 |
成果展示与评价(5) |
组织学生展示各组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
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修改 |
小组成果展示 |
总结 (2) |
展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
|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实施基本上按照我的教学预设完成,出现的问题是:时间没控制好,以至于“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并未进行,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间没把握好。另外我觉得给学生引入的具体的小案例还是不够多,但是当时我又没想到更多的例子。因为我觉得用生活中具体的一些案例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进行需求分析,我们要对内容、结构、版面进行设计”更能让学生明白他们要怎么做。因为我是最后一个讲的,所以很遗憾没有听到别的老师是怎么讲的,所以很希望教研室能把所有讲课的视频放到网上,好互相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