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发达国家里,比较典型的要属日本和新加坡了。因为它们都比较完整,而且有典型的民族特征,但经过精心甄别,还是会发现其中之异。
一、风景(图:富士山附近)
http://image18.360doc.com/DownloadImg/2010/12/0217/7302530_1.JPG
日本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所以它的北海道气候像我国的东北,九州(南部)气候像我国的苏杭一带。而新加坡地处热带,接近赤道,终年呈现热带雨林气候。
二、市容
日本的城市马路上以日本本国车型为主,丰田最多,其次是本田和尼桑、马自达和富士。(图:东京街区)
说到干净,可能是没有沙尘暴的缘故,每个城市几乎都不见尘土飞扬的场面,甚至于见不到灰尘,当然各个角落也几乎见不到垃圾。日本的小巷很美,像上海的弄堂,却少有人走过,因此也许会发生戴望舒《雨巷》中的情节。
三、人文
车给人让路,这一点是非常典型的市容特征。对面的人行绿灯不绿,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移动脚步的,即使那时并没有车通过。
上车排队不是纪律,也不必由谁组织管理,他们会自发地如此,好象不如此就不正常。
静悄悄,是两国的共同特征,在公共场所没有人会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在大排档会有嘈杂声,但决不影响你与朋友的交谈。在马路上,反正我是没听到汽车鸣笛。日本街头看不到抢车现象,新加坡偶尔会有,不过,他们只是抢路,并不抢车加仨儿,(图:新加坡街头好车不少)
因为据当地人说,新加坡各个时间的车费都不同,所以人们出行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排除有些人赶时间的可能性。
新加坡的老人分两种,一种是当地老人,他们像我国的老人一样,平时喜欢在街头巷尾下棋、聊天儿。他们的出租车司机中也有老人,据说他们可以干到70多岁,只不过每年需要两次的体检和车检查。
但日本的老人基本上闲不住,开车是不在话下,就算下了车,他们也帮着游客搬行李。(图:大阪某日本餐馆)
行色匆匆也是两国市民的共同特征,但如果你想问路,他们都会热情地协助你,路过者如果知道方向,也会主动停下来指导,这一点非常像我们北京人,而且有些北京当地人的热情程度,还会超过他们。(图:东京新宿)http://image18.360doc.com/DownloadImg/2010/12/0217/7302530_10.JPG
两国的吸烟者都不会在公共场所大放烟气,他们都十分自觉地集中到吸烟区,或自己找一个比较开放的角落。
无论在公车还是在地铁,新加坡的男生大都带着耳机,据说他们都在听音乐。就算是情侣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会把耳机平分给彼此,分享流行歌曲。
新加坡的街头情侣多于日本街头,日本的年轻人喜欢几个人在一起说笑,看不出他们谁和谁是一对儿,在上岛的樱花树下,有几个女生一边喝着酒,一边向路人打招呼,他们是那么随意,虽然彼此并不认识,然而只要坐下来一起喝一杯,也许就认识了,就成朋友了,或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可这种事在新加坡不太可能发生。
日本的民族比较单一,所以街头和乡村少见不同肤色的老外,新加坡却是由几个民族构成,其中华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所以各种肤色及服装都随处可见。
四、女孩子
说到教育,两国都十分重视,但新加坡强调英语和汉语的学习,日本不那么强调外来语,他们以母语为荣。日本更重视生员的“本地消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人才不必非到外镀过金后才“值钱”。可新加坡不然,许多学校,特别是民办大学都在为欧美高校做前期语言和专业培训(如南洋理工大学等),相当于我国的中专或职高,他们许多学校把我国三年的高中废除了,替而代之的是英语和更专业的学科,因为只要英语和专业过关,起码是澳洲的部分学院就可以接收。
可有一点两国的共同的,就是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不管怎样,两个国家的一切人文传统均出自中国,他们都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相同程度的敬仰。有一次,我在日本的大阪看到一家饭馆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整套日语版的《三国志》,便与饭馆老板交流起来,当然我们是用写汉字的方式,“谈”了许多之后,才知道那是因为当时日本正在热映《赤壁》;越“谈”越深入时涉及到孔子,那老板当时的眼神里透着光(当然不是智慧之光),那是一种兴奋与崇拜。他不住地点头,本来就躬着的身体又欠下半截。(图:新加坡鱼尾狮公园)
佛教更是两国的国教,台湾的高僧(比如净空法师和慧律法师等)去时,他们的“众生”都会前呼后拥,不仅是听课时座无虚席,就算是平时的日程,当地人也会安排得极为周到,足见他们对智者的热衷,对智慧的崇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