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妈妈恍悟又困惑的口唇手敏感期

(2012-02-09 14:47:37)
标签:

育儿

敏感期

口腔

肯德基

玮玮

分类: 育儿路上

还是延续上一篇博文写的主题。说心里话,对于我这种爱女如命又很想教育好孩子的妈妈来说,出现这种表面看似很“恶劣”的行为,心里是很着急的,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于是,这几天,我一边分析观察优悠的行为,一边百度和书藉相关的信息。

 

还是博友的回复给了我提示: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关于敏感期,其实我没有真正的去领悟它,有点失职呀。记得最初,看过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是群里的一位妈妈发到群共享自己下载来看的(我喜欢捧书看),看过之后囫囵吞枣,内容差不多都忘记了(我这人记性不好,看过之后常会忘记内容,要常温习并能联系生活才记得牢)。

 

何为敏感期?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口腔敏感期过渡时间的长短跟所提供的满足条件有关。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这几条毫不夸张的说:优悠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敏感期没有好好渡过实在很恐怖啊,父母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哟!)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粗体字这段特别让我恍然大悟。要说明一下,昨儿晚上优悠发烧了,根据症状,我判定她是因为积食而引起的发烧。因为手心、脚心特别热,脸颊潮红,有口气,而且胃口不好,精神也不太好,总想睡觉的样子。

 

为什么会积食?从过年回家到现在(其实可以追踪的更久一些),优悠疯狂的想吃东西,只要看到我们吃她就会要吃,看到有吃的就哭闹要吃。过年期间,又是在老家,吃的东西多,人又多,这个给一点,那个给一点,随便吃吃也比平时多了。

 

昨天奶奶带她去肯德基,小家伙看到别人在吃,居然伸手想去拿人家的。说到这点,肯德基的东西几乎不买给她吃,而又常带她去肯德基玩,这无形之中让她这种想吃的欲望越来越强。小家伙的体质又火,其实真不能吃这些火气大的东西。你看,这不从过年起就吃得杂,吃得多,加上感冒这一遭一起,终于积食引起发烧和精神不好了。

 

而回过头来看,小的时候口的敏感期确实没有帮她好好渡过,老是阻止她吃手,啃东西。从现在的情况和症状来看,不可否认,绝对是到了口腔敏感期和食物敏感期了。我到底该怎么帮她渡过这个时期呢?不阻止她吃东西,小家伙的身体哪受得了?阻止她,又意味着敏感期总是被阻断而没有顺利渡过呀?

 

书里还有这么一段:玮玮是在用“咬人”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拉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对他妈妈说:“这些天留意玮玮,给他提供可以咬、尝的东西,比如橡皮圈,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过了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生玮玮咬别的小朋友的事。儿童无意中用牙齿、用口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的,我能确定,优悠绝不是有意攻击。但我好像犯了一个错误:我不停的跟她重复不能打人,不能打妹妹,这无形之中被我人为的强化了“打”的概念弄巧成拙而忽略了敏感期的本质啊。包括邻居那不管有无意识的教她女儿说打赢姐姐的行为都是一样的有害而无益)

 

 

很多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咬”人(正如今天一位博友在前一篇博文留言:是不是到了咬人的敏感期?对呀!)。这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东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时孩子会明确告诉你,咬橡胶不好,咬皮肤的感觉才好。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去。(我脑袋里忽然想:下次她再对我说:妈妈,我想咬你!我就忍着痛让她咬个够去。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真希望下一步智能需求快点到来呀!)

 

 

下面这段是百度来的: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

 

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结合以上种种对比优悠的表现,小家伙是到了口腔敏感期并重叠手的敏感期了。不得不说,还是我这当妈的太狭隘太无知了,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面子问题,竟然觉得丢脸了。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妈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已经很可怜了,何况就是我这当妈的前期不合格才造成的。

 

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时候我很自责没有为优悠创造一个更宽松、更健康、更有序的成长环境,很多事都不得已的上演了。常常让她和我分别,常常让她觉得妈妈的爱没有安全感,一次又一次的适应着分离焦虑,每每想到这些,就心痛不已,自责不已。

 

每个母亲都想陪在孩子身边享受着最初的三年,点点滴滴的成长能够尽收眼底,尽情呵护,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她长大,不用通过第二个人去了解,去传达。光这一点,就特别羡慕全职妈妈,可以那么直接的和孩子面对面,多好,多幸福!

 

今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婆婆还一直感叹说:哎,孩子越大越难带了。太费心又费神了,哪像以前,给她些玩具自己就能玩很久,这段时间大人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不顺心就哭就闹,难管啊。说这些的时候,我特意看着老公,他也看着我,无言也无语。呵,能说什么呢?

 

过年假期十天,形影不离的带着女儿,一起睡一起醒,一起吃一起玩,特别安全,特别幸福!可惜,这样的日子太少太少!!

http://s3/middle/6c61296axb881f6f55862&690

 

在外婆家的时候,和两个姐姐玩的特别高兴。两个姐姐也特别喜欢她。可是,左边的姐姐那天直言不讳的对我说:我讨厌她。我问:为什么呀?她说:她非要拿我的画笔,好讨厌。看,孩子的喜欢和讨厌那么直接,开心和讨厌仅仅相隔几秒也是可能的。情绪转变很快,很真实,很纯粹。这,才是童年的色彩吧!无需隐瞒喜怒哀乐,真好!这样的日子真没多少年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