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摘句
(2017-09-16 21:34:25)分类: 摘句寻章 |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 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
○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
○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
○曷谓一?曰:执神而固。曷谓神?曰:尽善挟治之谓神,万物莫足以 倾之之谓固。神固之谓圣人。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 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 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 毕是矣。乡是者臧,倍是者亡;乡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 是俗人者也。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 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其言议 谈说已无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 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 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 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 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 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 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 所儗作;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 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而师法者,所得乎积,非所受乎性。性不足以独立而治。性也者, 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 明,参于天地矣。
○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为君子则常安荣矣,为小人则常危辱矣。
○人论: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 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