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行走(九)
(2016-06-20 13:25:10)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题外二话 |
读友人自省十七条,切记反思,坦然如斯,怦然心动:
1、不敬。恶口诽谤,语带讥诮,尖酸刻薄,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2、无礼。懒惰,不尽本分。且认为自己有最充分的理由。
3、认为他人理应为自己服务,不知感恩,不知回报。
4、得理不饶人,一旦认为自己有理,就蹬鼻子上脸,口不择言,肆意放纵,仗势欺人,不知止,不懂见好就收。乃至可以肆意作践他人情感甚至以此为乐。
5、不尊重他人,强加已意于他人,不改变他人不罢休。
6、一旦不顺己意,则勃然嗔怒,丑态毕露,粗俗不堪。
7、为维护自我,不惜明枪暗箭伤人。一旦自己的底线被触犯,如同疯狗咬人。
8、虚伪。自私藏于心底,而示公心仁心于人前。以人为壑。
9、 为达目的而曲意强词,无所不用其极,无原则,无廉耻,无底线。
10、文过饰非拒谏。虚矫辞色,不愿于人前低头认错。
11、怨天埋人,以哀怨自伤眼泪来操控他人。 “我都这样了,你还想怎么样?!”
12、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不信自己不如人,不接受自己不如人。实则最下贱。
13、学问知识乃至学佛,只为装点门面,与人争胜,不断证明和壮大这个自我。还大言不惭说“为己之学”、“进德修业”、“弘化一方”。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修行人”,直是斯文败类。
14、对自己的知见、模式,不自觉地死死捍卫,毫不自知。
15、卑慢——你不屌老子,老子还不屌你呢!典型阿Q。
16、我之所以还没变成最糟糕、撕破脸、完全不要廉耻的那一类人,只是因为境遇还不错。因为境遇不错,就以为自己是个很不错的人。其实一直在快速消耗福报而已。
17、天下道理都懂,没有一条真正踏实做到。
健康是一种习惯。
健康在饮食起居中,在看上去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吃喝拉撒睡穿中。
开心是一种能力。
身心不二,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同样影响生理。
对习惯我们还坦然,对心理状态我们更像蔡恒公,自大傲慢,讳疾忌医。
经常,我们抱怨被人欺骗,其实,我们常常欺骗自己。不欺骗自己,古人叫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