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水端
(2016-03-06 16:10:42)
标签:
文化杂谈健康中医 |
分类: 题外二话 |
做这样的试验,吐一口口水在手掌上,几秒钟过后,闻闻手掌什么味道。
臭味!
口水是臭的,相爱中的情侣怎么敢热吻,难得真是臭味相投便称情侣。
事实不是如此,在口里的口水却是甘甜如泉。
同样的口水,差别又在哪?
打开手掌,吐一口在手掌,有一口热气潆绕。
水与水之间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在口里的口水带着生命的热气,在手掌的口水瞬间失去这种热气而变臭。
“活”字左边是水,右边是舌头,舌头有水能活,这口水肯定不是死水,而是带着生命热气的源头活水。
源头在哪,古人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活水的源头,没有这口气在,人就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文以载道”,古人不随随便便造字,字有气韵,也有神韵,字通神,神非神,神为天地之功用,字通天地之道。
水也一样,水有气韵,水有神韵,懂水相濡以沫,相知相亲。
《伤寒论》说: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可化气行水而不助水邪之性治吐下泻之病。同样是水,在盆里扬过有水珠相逐的水能治病。
水不仅能治病,还有性情。
古人论水如人之有性情。
水有品,“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水有灵性,“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水有柔性,“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
水有天性,生于春月, 性滥滔淫,水至夏季,气势衰绝,表裹晶莹,秋水之体,严冬寒酷,冬水之体。
水有地气,唐人刘伯刍分茶水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
……
水在我们这里如牛饮水,水只是水,在古人像人一样活灵活现,水有道性。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为大河之神,看到自己浩荡东流样子而得意洋洋,天下之水莫过于他;当他看到浩淼无垠的大海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样的渺小。
确实,“天下之大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河神在感慨天地之大,道之无穷。
今人对古人,望洋兴叹,感慨的非是天地之大,而是物之“不见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