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妄语之十:加减
(2015-12-27 20:01:10)分类: 门外妄语 |
“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
这句话常常勉励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坚持不懈,坚定信念,永远地学习下去。
不过,常常忘了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怠矣”,以有限的生命来学习无限的知识是件可笑的事。
读到《庄子》原文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可笑,一句之差,差之何止千里,这似乎完全曲解了古人的意思。
有人说,另外半句话没有翻译过来,“懂得一点现在的科学知识,我们就会远离上帝;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离上帝更近了”。
如果这是真的,我们似乎曲解甚至误会了西方哲人的意思。
我们学习的目的多多少少围绕学了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为衡量标准,标准的背后是对事物无穷无尽的想法,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能力去改变世界满足我们的想法,尽管这些想法带着明显的短视与功利。
可我们明显感觉到不是越有知识越幸福,也不是越有知识越有智慧,幸福和智慧跟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有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知识,我们甚至更加糊糊涂涂地来,糊糊涂涂地去,甚至还多了更多的问题。
知识需要书本,而智慧不一定靠书本,六祖不识字也能体征生命的真相,“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些野老村夫字不识一萝却是智慧一箩筐。
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没有“黄金屋”,书本可能只是思考实践的呈现,读书人最爱将别人的东西放到脑海里说是自己东西。
读书为了什么?
知书达理,读书只是为了明白事理,读书只是为了明白道理。理是天理,理是道理,一个人读了再多的书如果不明理不达事也是书呆子。
人们会议论说,那个人读到大学读到博士还不如读小学的人,学知识学智慧不是等号,掌握了知识不等于掌握了智慧,知识可以用学位来衡量,智慧却无法用学位来衡量,知识可以靠不断的累积获得,智慧却不一定靠累积而达到。
再进一步,读书或许是明白事理和道理之后对自我更加清醒地认知,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知道我们的生命有内在的神圣和庄严。
从这点来说,学达性天,达理的读书能安身立命,达理的读书能安心自在,达理的读书能安居乐业。
“为学日益,为道益损”,智慧的通达一方面需要加法,一方面需要减法。
在益损之间,我们迷路了,我们习惯做加法,在对与错、是与否之间做加法,用自己的偏执解释前贤的教诲,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事实的真相,以自己得失紧紧抓住一种东西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