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2015-10-03 22:12:04)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蒙以养正 |
一
一个人照镜子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会越照越好看,推理,一个人做老师的时候怎么也不会越看老师自我感觉越好。
离开了,没有“老师”这个身份再来看老师就有趣多了,以前是同事,之后是朋友,看到很多话真的百般滋味。
“开始复习,加油!”
“又到期末复习时!”
“期末!”
“毕业啦!解放啦!”
如果这只是陈述,下面就是控诉了,没考试前,这样的话:
“刚改完一份试卷,惨烈呀!真不敢想象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
一周后留下了四个字,一个感叹号:
“天怎么了!”
考完试后,没有留下感叹号,留下一句感叹:
“惨不忍睹的成绩!年年是那样的班是要加快我离开的速度吗!?”
这份心情同学有,老师也有,同学可以年年往上面跳,跳不出考试的折磨,老师同样是,重复一年又一年的折磨。
如今可以潇洒地看着,也曾经地苦痛地面对,一直认为,这样的生命状态不属学生,也不属于老师。
从小,我们没有学会健康的能力,只学会考取分数;
从小,我们没有学会快乐的能力,只学会考取分数;
从小,老师也没有教会健康的能力,只学会成绩第一;
从小,老师也没有教会快乐的能力,只学会成绩第一。
除了分数,不知留下什么?
除了成绩,不知留下什么?
然而,孩子慢慢长大,还是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老师。
二
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努力保留老师的感觉,也在回忆曾经的老师。
无论如何,还有高中,还有大学,社会这行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老师,就算如今不再是老师,在外面游逛,见到的人都会叫“老师”,这个称呼还是加在姓的后面,可能是一种对读书人的尊称,尽管干的事无关文化,只是喜欢这样的活法。
不过心里知道,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老师更难,做一个父亲难,做个好父亲更难,就好像做一个学生难,做一好学生更难。
在老师这个行业,也许岁月会磨平所有的梦想,那一年,走的时候,想的是趁还年轻,按自己想法飞翔。
没有飞起来,到处都是冷酷的现实,到处都是无情的利益。
总是在感叹,学校是最神圣的地方,那是社会的底线,智慧的殿堂,这个地方不能碰。
总是在感叹,医院也是最神圣的地方,那也是社会的底线,生命的所在,这个地方也不能碰。
很不幸,碰到了两块神圣的地方,经常被考验着做人的底线。
在分数的压力下,理想总是血淋淋的,在这个年代,除了分数,谁还在为孩子的品德、健康和快乐努力?也许三年五年不见成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大了,会看到很明显的区别,而我们的成绩单看不到。
有思考的不算多,在成绩面前,太多的思考只是啰嗦,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这样做,唯有自求多福;有行动的也不是很多,因循守旧的多,看着分数上课的多,过一天算一天的多,这就是事实。
这是一个老师的留言,一个自己敬佩的一个老师,有理想,有思考,有行动,也有感叹:
“又一次证明了,我要回幼儿园复读。”
“加班,还规定要带着家人一起加班。。。。。。。”
“可怜的老师,可怜的孩子。。。。。。”
留堂的对话:
“放学后留下!”
“甲老师要留。”
“那乙老师留完后留下!”
“丙老师也要留。”
“那丁老师留完后留!”
……
“放假也不得安宁,一堆的事排着队等我做”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来了,回家的脚步近了。”
“天哪!越复习越差,怎么办哩!”
“疲惫^o^煎熬^o^崩溃^o^郁闷,然后放假!(*^_^*)”
“忙到八点半才回家吃饭,还得被人责备,委屈的泪水还是忍不住流下来了……..”
“周末好好休息!!!!(美梦又做早了,继续奋斗一星期!加油!!!)”
“想到快回家了就高兴!”
“这几年看着一些优秀老师离开教师队伍,既羡慕又心酸。教育,想爱你也不容易呀!!!”
最后一条,今天的留言,“教育,想爱你也不容易”,是这位老师的话,也是自己的话。
总在想,老师这个身份或许需要重新审视,真实的老师就这样,就好像你们每天真实在分数底下讨活,老师也在分数底下过日子。
这就是教育!
很多人问为什么离开老师这个行业,很多理由,或者,读了这些话你会明白为什么,也对“老师”这个词语,包括以前的,眼前的,身后的,多些宽容,多些理解。
尽管可以离开,如果孩子长大,还是回到这个角色,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孩子的老师,我们怎么面对现在的教育,我们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
三
还读初中的时候,一个老师的女儿考大学,
第一个志愿,著名师范大学,老师说删掉。
第二个志愿,师范大学,老师说删掉。
第三个志愿,师范学院,老师说删掉。
第四个志愿,师专,老师还说删掉。
总之一句话,他的女儿不能考师范,他的理由很简单,老师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本事做点别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教育这个行业,女教师变成黄脸婆的几率非常大。
一个医生朋友娶一个老师当媳妇,事后很后悔,原来娶了一个母夜叉回家,后悔地说:
“原来以为老师通情达理,怎么差也是文化人,没想到把老公当差生对待了。”
也会感叹,“家有三斗粮,不当小儿王。”
有时候对着领导,还有教授,傻头傻脑说出很多类似“教授讲的永远是神话,不是人话”的怪话。
不过心里面,对教育有一份情怀,对老师有一份期待,老师与教书匠的区别是一个有着文化的情怀和人文的关怀,有自己的立足,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摧残孩子身心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在学生生涯,碰到老师的机会很少,碰到教书匠的几率很大。
老师给你一个灵魂,让你许多年之后回眸能心领神会他的魅力,这种魅力从文化中来,从为人处世中来,教书匠只给你一个分数,或者这个分数让你考上中学,却从来不会再心灵去召唤你,也从来不会再心底里有鲜活的影子。
幸运的是遇到这样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同事,多少年之后,忘记了老师们教给我什么东西,但老师的风采依然存活在心里。
无论在哪来,他们都是敬爱的老师。
看着孩子,在想,孩子以后能碰到老师吗?不知道,起码,在家里,自己是个老师。
前一篇: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原文
后一篇:陆桴亭《论小学》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