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七)
(2015-09-28 13:25:56)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小时候见到人会问:
“吃了没有?”
慢慢这句话少了,问的最多是:
“在哪里发达?工资多少?”
如果听说会点医,也许会问:
“肯定很有钱,现在这么多人讲究养生。”
然后讨用讨论用什么方法养生,最好有不传之秘,又轻松又健康的方法,再谈下去,不如一起发达,怎样发达?
读了点古书,多少有点食古不化,向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生活。
再读点古书,越来越顽冥不化,“学而时习至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了常常去体会时时去践行更是一种乐趣。
这种乐趣是用心的乐趣,没法用任何物质来衡量,也无法用任何标准来衡量,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身上。
我们的中医建立在我们文化的信心和理想上,建立在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和体会上,看到我们的疾病,看到我们的心病,看到我们时代的悲哀,我们渐渐忘记了我们的文化,我们说话和行为的方式越来越活得不像个中国人。
我们说,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拿不出任何礼仪出来,我们是文明之邦,我们身上也看不到任何文明的地方,我们说我们是现代人。
现代的意思,我们生活在讲利的时代,为了自身的利益我们可以牺牲对对方,我们的中医也在这个时代。
仁心仁术或许不适合这个社会,适合这个社会的是将人当钱看,当赚钱的工具看。
只是,如果我们是病人,医生在钱眼里看我们,我们可能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医生很少关心病人的感受。
想关心也关心不下去,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让我们按着这种惯性走,病人是赚钱的对象,医院变成赚钱的机构。
想关心也关心不了,我们可以嘲笑一切尊严,蔑视所有严肃,我们谈论如何把身边的一切拿来换钱,换得越快越好,我们可以把任何东西拿来换钱。
换钱的结果,我们吃着激素肉,喝着农药水,走着化肥地,吸着雾气,病痛伴着坏心情跟着来了。
我们可以炫耀钱是有了,命也长了,只是人与人关系紧张了,痛苦也来了,为了解除痛苦,我们放纵,我们娱乐,我们发泄,我们狂欢,然后我们再这样,痛苦再来临。
这是一个怪圈,我们一边呼吁仁心仁术,拼命讲究养生,然后只养到身体上来了,还不一定养到身体,我们讲究健康,健康跟物质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平衡,一边理所当然地物质化所有东西,一边我们的生活离健康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