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五)

(2015-09-20 14:07:26)
标签:

健康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化与中医

小时候喝茶,碗要大,一大口牛饮的方式喝下去,只为了解渴。

突然有一天,手上有一杯茶,用心尝一口,滋味在口,多少知道茶的味道如何,再用心尝一口,会发现一千个人泡茶有一千种味道。

然后慢慢发现,茶的味道跟什么水有关,再细致品下去,茶的味道还跟水温的高低,入汤的火候,闷盖的时间很多因素有关。

还有,跟泡茶人的心境有关。

这好像煮菜一样,原料佐料等都相同,不同的人煮有不同的味道,还有许多细微的变化。

或许,茶就是走心的东西。

据说,普洱茶一年一变,不同的人藏不同的茶到后来味道有很多不同。

说法有很多,有人说是茶的质量问题,有人说是空气问题,但很有可能,跟人心有关,就好像泡茶,跟泡茶人有关。

用走心的角度去理解茶道,或者喝茶就是一个学会体会的过程,在体会茶的百般滋味中领会万物一体的灵动。

就好像阅读经典,用心读,用心品,更重要的是用心行。

见过以为年长的出家人,什么没有说,递上几本很基础的修养书,然后说这些书不是拿来学的,不是拿来炫耀的,是拿来行的。

没有开口闭口一段又一段的引用,也没有一句接着一句的妙论,这句话走心,深深印在脑海中。

大概我们的文化都是走心的,只是因为个人根基与机缘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有人喝茶,有人读经,有人练舞,有人习文……

中医也只是千百种方式的一种,也是走心的东西。

用什么心来学习中医,以后的中医就跟刚开始的心差不多。

如果说悲愤出诗人,可能变故出中医,历史上很多中医因为变故而学习中医,或许因为变故把生老病死看得更淡,把名闻利养看得更淡,才会用心地学,学出来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中医,还有深藏在中医背后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用心与不用心差别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