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杏林》之六十八:活出人味
(2015-03-04 21:26:05)分类: 路过杏林 |
错误的事要改正过来。
对孩子的父亲来说是个命题,需要找回小时候老师的教导,也需要找出古人的很多说法,这是孩子父亲的悲哀。
孩子的父亲做什么需要太多说服的理由,需要太多想法,也有太多不必要的烦恼。
在古人那里有很多种表达。
“人不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
大意,不知道自己过错是人最大的忧患,知道了不能改是没有勇气。
话很明白,孩子的父亲困惑的是什么叫对什么叫错。
这是一个说法众多人人有看法的时代和社会,我们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中西碰撞古今冲突毁灭三观的时代,我们的不幸是在这个碰撞冲突三观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随波逐流,碰碰撞撞,身心难以安宁,灵魂难于憩息。
有人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的富裕,也有人说,这是个最坏得年代,道德前所未有的丧失,什么都在飘荡,什么又都在沉沦。
轻轻地看,会见到人的负面这么肆无忌惮,人与人贱踏着,人与人撕咬着,生命的生机,生活的自由,还有各种情感奇怪在一张人皮一会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君子,一会又成了张牙舞爪的野兽。
我们很难,很难活出人味,这个时代,人情是可以用来买卖的。
我们往回看,
宋元明清,每位有道有德的人在说世风日下,他们向往汉唐,
可唐朝的时候,韩愈在说世风日下,他向往先秦;
可先秦的时候,孔子在说世风日下,他向往周朝;
可周朝的时候,伯夷叔齐说世风日下去首阳山饿肚子。
……
或者,孩子的父亲只能大叹,人心是向下走的,人心越到后代越下走的,走到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的准则都可以破坏,最基础的人性都可以践踏。
而在心中,孩子的父亲也不是那么悲观,或者就是这个大年代,在激烈的碰撞中,我们找到身心的安稳地,找到灵魂的憩息地,活出人味,闻到人味。
在这个寻找中,不断的教训或许让孩子们知道父辈是怎样的经历,少走一些弯路,少遭一些煎熬。
不过,这只是孩子父亲一厢情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