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过杏林》之五十三:经典

(2014-08-23 13:29:41)
分类: 路过杏林

小时候,读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和尚非常有趣,不认识字却知道文章的好坏,方法是写出来的文章烧成灰,闻闻烧灰的味道就知道好坏了。

两个秀才赶考,赶考之前想看看自己的文章如何。

一个秀才写出来的文章烧灰之后和尚称赞,说肯定高中。

另外一个秀才写出来的文章烧灰之后和尚连连摇头,还说会有麻烦事。

赶考回来,果然如和尚所言。

小时候非常奇怪,文章居然有味道,还可以根据味道辨别好坏。

长大了之后,看文字也能看出文章的优劣,至于文章的味道那是似有似无的事。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读经典,读不带解释的经典,偶尔出来读读后人的文字,还没有读全文,刚看到题目就有头晕脑胀的感觉,再读下去会晕倒,赶紧打住。

这时候,读有些文章真有恶臭出来,那种衣服几天没有洗又馊又臭的味道。

再回头读经典,只知道有一种清,像茶叶的清芳,像竹子的清介,像雨后的清新,像婴儿的清纯,像山林的清净。

经典原来有味道!

刚开始读经的时候,最喜欢有义理的经典。

最有义理的经典莫过于《楞严经》,中国古人就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之说,读下来喜不自胜,书中有对世界完整的解释,对人生完美的解读。

四书五经,《道德经》、《南华经》这些也喜欢,里面有太多的道理,里面有太多的含蕴。

对《阿弥陀经》和《药师经》这样不带任何义理解释的经典从心底里会有一种抗拒,怎么是这样一部不讲理的经,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

因习医的关系,始终抱着一本《药师经》,天天读,只是读。

读着读着的时候,突然发觉人非常宁静,静到风吹过来水面不起一点波纹。

读着读着的时候,感到药师如来的慈悲,他发了十二大愿,欢迎回家的孩子,感到药师如来的智慧,他静静地立在那里,温情地看着世间。

读着读着的时候,遇到烦恼不断的时候,总想着他的名号,念着他的慈悲大愿;遇到挫折苦难的时候,也总着他的名号,念着他的智慧无量。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学佛,也不知道什么叫念经,更加不知道什么叫持佛号。

只知道,经典有一种静,像大海的平静,像大山的沉静,像寺庙的静穆,像山泉的静和,像晴空的清净。

经典原来有力量!

人在现代,走向传统,有朋友问一路上什么最受益,回答是读经,天天读,只是读,不追寻任何解释,不求索任何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