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妄语之五十三:读书
(2011-09-27 18:49:39)
标签:
健康 |
分类: 门外妄语 |
练书法的时候,老师没有教怎样写字,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先把横线划好。起初认为是个很简单的动作,很容易划好却发现一条横线不简单,柔软的笔毛划的不仅仅是线,划的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往往,我们忽视最简单的东西,却不知道在简单的笔画中有毛笔的动感,在简单的笔画有气机的流动。
问起师长怎么学医,只是浅浅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常读经常温习。那时候也认为太简单,但每天读每天温习却不简单。
读什么?读经典,心里却对经典不以为然,好像都在说空话假话大话,没有任何具体的方法,读了也没有什么用。
固执地拿起说方道药教你具体操作的书,一家有一家的说法,百家有百家的说法,不知方向,不知对错,也不知是人读书,还是书读人,总是纷纷扰扰十年间不知所以。
好不容易看起了《四圣心源》,读着读着却总觉得文字背后还有更深邃的天空,它只是打开一扇中医之门,沉甸甸的文字无数次唤醒了习医之梦,也烧沸了追寻先辈奔腾不已的鲜血。
捧起了《伤寒论》,在条文中,一个个文字叠加的不是辨证,不是方药,叠加的是动人故事,是沉思的目光。
读着佛经道典的时候,但觉天很高,地很阔,人心很宽,一下子逃脱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的空灵,听淙淙流动的消息,看天上的云舒卷自如,不再为脚下的石头绊倒,也不为人事的纷扰而烦恼无边。
读着读着的时候,心里有一种优哉游哉的心情,体会人生如水的淡泊,如云的洒脱。
再回过头来,不再愿意读太复杂的书,在云水悠悠的心情中更愿意尽力透过斑斓的画面,尽力透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执,在淳朴自如的文字里读出沉甸甸的充实。